重磅发布

港股通科技ETF南方(159269)上市:布局港股科技黄金赛道的高效工具

发布时间:2025-07-10 09:33:16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221

深交所公告显示,港股通科技ETF南方(基金代码:159269)于今日(7月1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2025年以来,市场持续回暖,科技股的强势表现重新点燃资金热情。其中,沉寂许久的港股成为焦点,创新药、互联网、科技及新消费等板块活跃度显著提升。恒生指数今年以来表现远超A股主要宽基指数,而作为港股科技代表的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下称“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31573.CSI)上半年涨幅超30%,在各类指数中表现亮眼。

港股通科技指数选股逻辑是聚焦港股通范围内市值规模大、研发投入高、营收增长强劲的50家硬核科技企业,前十大成分股更是几乎网罗了港股上市的主要新经济龙头,科技属性纯正且代表性突出。

在此背景下,港股通科技ETF南方(基金代码:159269)的上市,为投资者便捷布局港股科技优质赛道提供了高效工具,助力把握港股科技板块的复苏机遇与长期成长价值。

一、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四重优势

由于A股与港股上市制度的差异,港股聚集了一批在A股市场稀缺的互联网龙头企业,而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更是在此基础上“优中选优”,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50只市值较大、研发投入较高且营收增速较好的科技龙头。

从指数编制角度,其体现出四重显著优势:

1、专注科技赛道:以科技主题为选股核心,成分股集中在通信、互联网、医药生物、电子、半导体、新能源、航空航天与国防等关键领域,确保科技属性纯正,精准覆盖科技产业核心赛道。

2、龙头属性突出:在编制过程中,对个股的流动性、总市值、经营能力、研发水平均有明确要求,因此指数锚定大市值龙头企业,成分股研发和经营能力较强,龙头效应显著。

3、基本面扎实:严格剔除过去两年营业收入增速连续为负及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的企业,通过硬性指标筛选,确保纳入指数的标的具备持续成长动能与创新能力,基本面扎实。

4、流动性优势显著:依托港股通渠道运作,不受QDII额度约束,交易便捷性大幅提升,为投资者提供稳定、高效的参与路径,降低投资门槛与操作复杂度。

二、长期收益领先,弹性优势凸显


来源:Wind,截止7月9日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主要分布在港股互联网、港股汽车及港股创新药等核心产业。与同类指数相比,其在电子、传媒及计算机等高度集中的行业相对低配,在汽车、医药生物中相对高配,实现行业均衡化布局,既避开了行业拥挤风险,又有利于灵活捕捉各行业的阶段性行情。


来源:Wind,截止7月9日

从成分股来看,前十大重仓股囊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W、小米集团-W等万亿级巨头,以及美团-W、比亚迪股份、中芯国际等千亿级企业,龙头效应显著;同时覆盖优质中小盘标的,实现“大而全”与“小而美”的平衡布局,兼顾稳定性与成长潜力。

回顾历史表现,港股通科技指数展现出强劲的长期收益能力与高弹性特征。


数据来源:wind,均采用港币计价的全收益指数,截至2025年6月30日

2014年底以来,该指数总收益达249.58%,年化收益率12.44%,远超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217.39%)、恒生科技指数(96.88%)等同类指数。

在多轮港股行情中,指数弹性表现尤为突出:2015-2017年、2019-2020年以及2024年中期以来的三轮行情中,其涨幅在同类指数中均位居前列。即使在2025年恒生科技指数多轮上涨的背景下,港股通科技指数仍显著跑赢,充分印证了其捕捉市场机会的能力。

三、投资逻辑:多重利好共振,估值重塑空间广阔

尽管港股近一年已有显著反弹,但市场整体仍处于估值修复期。券商分析认为,港股科技板块正处于流动性、估值、基本面等多重利好因素共振的关键窗口,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1、估值优势显著,重塑空间充足


来源:Wind,截止7月9日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9日,港股通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为21.43倍,处于近10年的23.18%分位,这意味着当前估值在长期维度中仍处于较低区间,远未达到历史过热水平,为后续估值修复预留了充足空间。

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港股龙头科技公司与美股同类企业的估值差距尤为明显。以互联网、半导体等核心领域为例,港股头部企业的估值水平显著低于美股同行,这种估值差既反映了市场对港股科技股的预期偏差,也为其价值重塑提供了广阔空间。

2、南向资金持续流入,长期配置坚定

港股市场的显著赚钱效应持续吸引南向资金加码布局,成为板块流动性的核心支撑。截至2025年6月30日,年内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规模已超6800亿元,较去年同期翻倍,逼近上一年度的历史峰值,充分彰显了内资对港股市场的强烈信心。

从持仓变动来看,除银行等红利股外,科技、医药、汽车行业成为南向资金增持的核心领域,尤其是理想、阿里巴巴、美团等港股通科技指数的重要成分股被重点关注,反映出市场资金对指数覆盖标的的高度认可。

南向资金的持续流入不仅为港股科技板块注入了充足的流动性,更体现了内资对港股科技龙头的长期配置逻辑,为板块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3、流动性宽松

宏观流动性作为基于经济周期的调节工具,当前仍处于相对宽松的格局。在经济弱复苏阶段,货币政策难以收紧,这种环境虽非科技成长行情启动的核心条件,却能为板块提供“锦上添花”的支撑。

历史经验显示,科技成长板块的行情更多由产业趋势驱动——2010年、2013年等流动性相对偏紧的时期,科技板块仍能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等产业浪潮的支撑下走出独立行情。而在当前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叠加AI、新能源等产业创新加速,科技板块的成长潜力有望得到进一步释放,为估值修复提供额外动能。

4、经济转型与产业政策

结合宏观背景和产业趋势来看,当前港股相对A股的占优格局与2012-2014年具有相似之处。彼时,移动互联网浪潮驱动港股走出牛市行情,且明显跑赢A股,行情从硬件设备逐步向软件内容、场景应用扩散,港股互联网企业在移动互联应用加速阶段显著受益。

当前,在“技术+政策”的双重催化下,AI产业趋势加速演绎,而港股科技板块相较于A股更具稀缺性——聚集了一批在互联网、创新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在AI应用落地、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随着AI技术从研发向场景应用渗透,港股科技板块有望重演历史行情,在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成为经济转型与科技升级的重要受益方。

四、大厂出品更有保证

港股通科技ETF南方(159269)的发行方南方基金,拥有雄厚的资产管理实力和专业的指数管理团队,为产品的稳健运作提供了坚实保障,是投资者布局港股科技赛道的可靠选择。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南方基金展现出行业领先的实力。

根据wind,截至2025年6月30日,南方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1.27万亿元,管理公募基金共396只,产品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型、QDII型、FOF型等。

在团队建设上,南方基金打造了一支背景硬核的指数管理团队,为指数产品的精准运作提供核心支撑。团队共31人,其中包括3位博士、27位硕士,13人具有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成员覆盖数学、计算机、物理、金融工程、财经等多重专业背景,形成了从指数产品开发、量化研究到基金投资管理的完整人才链条。核心基金经理团队平均投研从业年限达10年,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

团队在关键研究领域的布局尤为亮眼:在人工智能、财务分析、量化科技三个领域均有核心人员深耕,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全面的研究支持、数据支撑和策略优化方案。依托专业团队与深度研究,南方基金的被动指数基金通过精细化管理和量化方法严格控制跟踪偏离度,跟踪精度始终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