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基金清盘之后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5-03-25 19:58:03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2164

昨天有读者问基毛哥基金清盘之后怎么办,我们一向宠粉,今天来跟大家科普一下基金清盘的原因、过程、结果以及如何避雷。

推荐阅读:

《清盘!国泰民裕进取连续4年亏损,累计收益率-43%!》

 

一、基金清盘原因

1、合同约定

①封闭式基金

部分封闭式基金在基金合同中会约定到期自动终止基金合同。对于这类基金,我们要在买入前做到心中有数。

如某封闭运作的基金,基金合同约定在封闭期到期后,自动清盘:

(摘录自某基金的基金合同,仅为示例)

②发起式基金

发起式基金指管理人使用固有资金、公司股东资金、管理人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的基金。这类基金成立满三年后,若资产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会自动终止。

③普通开放式基金

如果基金连续20个工作日持有人不满200人,或者资产低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会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并预警。

(摘录自某基金季报,仅为示例)

如果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上述情形,基金公司就要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

其中,也有部分基金会在合同中直接约定,若基金持有人不满200人、或者资产低于5000万元连续超过一定时长(如连续50个工作日),基金将直接清盘。

在这类情形下,基金公司一般会提前发布“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的提示性公告”,此时我们就要留意基金可能会有清盘风险。

(摘录自某基金公告,仅为示例)

要注意的是,合同没有约定直接清盘的基金,尽管持有人数不满200人、或资产低于5000万元,通常仍会继续存续,就是俗称的“迷你基金”。

我们可以通过基金定期报告,持续关注基金规模和人数预警、各报告期末的规模和人数变动(基金定期报告中会披露截至报告期末的基金规模,中报年报中还会披露持有人数量)。

2、召开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

如果基金出于某些原因要提前终止清盘,则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由持有人投票决定基金是否可以清盘。

通常,“终止基金合同”是一个特别表决事项,即须有代表二分之一以上基金份额的持有人参加才能召开大会,并须经参会者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意,才能通过该事项。

召开持有人大会前,基金公司会发布“召开持有人大会”的相关公告及议案,我们可以留意查看。

 

二、公募基金清盘的流程

1、公募基金触发合同终止情形,管理人决定终止基金合同

2、管理人提前30日通知召开持有人大会

3、通知开会同步暂停申购、定投、转入,场内交易停牌(如为ETF/LOF,停牌时间根据交易所的要求来定)

4、召开持有人大会表决(如ETF联接和ETF均清盘,一般先安排联接基金清盘,决议自表决通过之日起生效,2日内公告)

5、确定基金最后运作日。自最后运作日的次一日起进入清算期,不再计提管理费、托管费。

6、成立清算组,确认最后运作日的资产及负债,组织基金财产估值和变现。

7、清算组出具清算报告(清算期间为清算报告出具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律所出具法律意见书。

8、清算报告报证监会备案后对外披露。

9、基金剩余财产分配(根据基金财产变现情况,可能涉及到多次分配。最早分配时间为清算报告披露次日)。

10、基金终止上市(摘牌,如为ETF/LOF)。

 

三、基金清盘了,投资者的钱怎么办?

一般基金清盘后,投资者通常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操作

1、赎回:基金公司发布清盘公告后,通常会给一个赎回期,投资者可在这段时间内选择赎回。

2、转换:部分基金公司会提供基金转换服务,可以将即将清盘的基金份额选择转换为该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产品。

3、自动清盘:购买了未过封闭期的基金无法赎回,则会进行自动清盘程序,基金公司会将资产变现,按照投资者持有的份额按比例返还。

 

四、如何规避清盘基金

1、看基金规模

一般来说,规模低于1亿的基金,清盘风险较高,而规模在1-3亿的基金,有一定被清盘的风险

2、看基金业绩

一般来说长期业绩出色且稳定的基金往往会更被资金关注,清盘风险自然更低。

3、看基金公司

简单粗暴的讲,管理规模越是大的基金公司,至少销售能力越强,基金清盘的风险压力也较小。

另外还要看公司的基因,例如博时基金债券投资能力不错,但权益投资一般,其权益产品近些年清盘较多。

4、看持仓机构

机构喜欢业绩稳健的基金,持仓越多自然代表这只基金业绩越稳健。

但要了解里面的因果,是基金业绩稳健才会有机构持仓,而不是机构持仓基金业绩才稳健。

例如一些机构定制产品,机构持仓占比超过90%,但是业绩一塌糊涂,一旦遇到机构赎回,基金规模将面临断崖下跌,清盘风险增加。

参考资料:

1、陪你养基(七)| 基金要清盘,我该怎么办?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