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2023年公募基金关键词(1):亏钱、失信...

发布时间:2024-01-08 20:30:49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5847


2023年,是寒冷的一年,失望、焦虑、迷茫...充斥在资本市场每一个角落。

在寒冬之下,公募基金行业暴露了很多问题,牛市滥发产品、投资能力有限、交易工具不足等等。

同时,公募行业也在改革和探索,例如积极降费、尝试浮动费率产品和发力量化等。

未来一段时间,我们想用几个关键词来总结下2023年,不过想说的内容太多,就拆开几篇文章来发。

01、亏钱

英超有句名言,“输球了,做啥都不对”。

2023年,公募基金连续两年亏钱,创造了极为尴尬的历史记录。

再加上表现疲软的2021年,很多基金投资者可能已经连续3年没有赚钱。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们成为了投资者口诛笔伐的对象。

那么这几年到底有多惨?

沪深300近2年下跌了32%,近3年下跌了36%,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批主动权益产品直接腰斩!

据iFind数据显示,成立2年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共有3330只(注:各类份额合计),但是在近2年实现盈利的产品只有49只,这就意味着亏损产品占比高达98.52%!

在亏损产品中有120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800只产品亏损幅度高达40%!

据iFind数据显示,成立3年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共有2010只(注:各类份额合计),但是在近3年实现盈利的产品只有115只,这就意味着亏损产品占比高达94.27%!

在亏损产品中有160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50%,570只产品亏损幅度超过40%!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投资者对于这轮熊市的“体感”特别强烈,主要原因是大部分投资者是在2020年才开始在赚钱效应下进场,再加上基金公司过度营销明星基金经理,很多投资者将基金看做了只赚不赔的理财工具,甚至还有投资者将新基金当做新股,将申购当做打新,最后结结实实“挨”了这30%-50%的亏损。

02、失信

在大幅的亏损之下,投资者对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失去了信任。

有错就要认,挨打要站稳!

部分基金公司吃相确实过于难看了一些,部分基金经理也确实没能应付得来管理规模的突然大幅放大。

一地基毛》在此前也讨论了无数的案例。

最为惋惜的是这导致很多基金公司虽然管理规模实现了飞跃,但口碑崩塌的很彻底,最终没能稳稳接住这轮“大理财时代”的泼天富贵!

基金公司是比较特殊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的效益,又要考虑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如何平衡两方面的利益,在这里还是推荐大家阅读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总裁谢卫的专访,说的挺好。

推荐阅读:

《基金业25年风云激荡!谢卫:发展质量高一点,我们就能不断赢得尊重!》

当然失望归失望,笔者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冷静下来,仔细看看这个行业,其实它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糕。

首先,公募基金长期看确实战胜了市场。

在成立2年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1440只产品近2年亏损幅度小于沪深300指数,占比为43%。

在成立3年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有1245只产品近3年亏损幅度小于沪深300指数,占比为61.94%。

而以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目前市场上成立5年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共有948只(注:各类份额合计),有约30%产品年化收益率超过10%,而亏损的产品占比不到10%。

其次,这次亏钱的幅度很大,基金公司高位滥伐产品以及基金经理无法承接巨额资金肯定是一个方面,这是无法回避的原因,也没得洗。

但是有很多客观因素确实存在,甚至很多因素是公募基金经理们无法克服,应当给于一些理解。

比如说白马股估值回归,2016-2021年市场风格非常适合公募基金,一些即便是行业配置均衡的基金经理的年化收益率甚至也达到了40%,这显然不可持续。

再比如机制问题,由于最低仓位限制、交易工具限制、舆论压力等等,导致本就是打明牌的公募基金,在熊市更是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再比如此前市场几轮牛熊波动,多是放水多少和估值高低导致,这一次基本面的压力要更大一些,再加上一些漏洞,擅长价值投资的基金经理们就像在盐碱地种庄稼,想要有好的收成恐怕有点困难。

这部分的最后,笔者还是想给明星基金经理们说上几句话。

笔者评价基金经理是否优秀有两个标准:一个是看他是否有一套长期可复制的投资策略,因为只有可复制的投资策略才能有可复制投资利润;另一个标准是看他是否知行合一,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策略,亏该的钱,赚该赚的钱。

就笔者个人观察,大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依然在坚持自己的投资,面对市场压力,面对公司压力,面对舆论压力,能做到这一点真的很难。

未来,在各方面压力的环绕之下,基金经理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一些基金经理不堪其扰离开行业,怎么说呢,请善待明星基金经理,且行且珍惜吧。

未完待续.....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