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315点名医美行业乱象 医美界的“大众点评”们还好吗?

发布时间:2022-03-21 23:38:01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12096

今年“315晚会”点名批评13个行业,其中备受关注的“医美”行业再度入选。


由于暴利的驱使,近年来我国医美行业野蛮生长,但是也由于法律法规不够规范,整个行业“乌烟瘴气”。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投诉数据,2015年到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从483件增长到7233件,5年间投诉量增长近14倍。


医美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行业不规范”的阴影,这一方面加大了消费者选择医美服务的顾虑,进而限制医美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成本低廉、操作违规、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环境,也在行业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


针对于此,相关部门及行业自律组织先后发布了《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医疗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备案培训大纲的通知》和《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监管文件。


就目前医美行业整体而言,上游公司虽然质量和品牌与国际产品尚有一些差距,但公司治理较为规范,毛利率也较高,就像一台台“印钞机”。下游公司由于从业人员鱼目混珠,叠加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另外还有如美团、新氧等中介平台,由于特殊的商业模式,同样有有待规范的地方。


医美器械制造商成“印钞机”


据国信证券研究报告,按服务收入计,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自2016年的人民币776亿元增至2020年的人民币15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8.9%,且预计其于2030年将达到人民币6535亿元,自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15.5%。



作为兼具消费和医疗属性的行业,上游的医美器械制造商具备门槛高和复购率高的特征,成为一门极好的生意。


玻尿酸是上游行业中最成熟的医美类产品,具有补水、填充、塑形三大应用场景,且其产品特性(易水解、复购率高)决定其市场规模较大。


目前市场上的玻尿酸可以分为进口和国产两大阵营:


1)进口:华东医药代理的韩国LG伊婉、美国艾尔建的乔雅登和高德美的瑞兰占据销售额的前三名;其中伊婉以高性价比占据22%的市场份额,超越老牌乔雅登位列第一;


2)国产:国产品牌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的玻尿酸产品相较进口产品质量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市场定位为中低端;其中爱美客的体由于针对颈纹的差异化定位以及许可证稀缺性独占市场,占据26%的市场销售量,销售额也在国产品牌中遥遥领先。


大家知道,医美行业是出了名的暴利,仅就比较透明的上游公司就可见一斑。



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爱美客销售毛利率为93.67%,销售净利率为66.43%,华熙生物销售毛利率为77.81%,销售净利率为15.86%。昊海生科还未公布年报,但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74.93%,销售净利率为24.65%。


不过暴利归暴利,由于这些厂商大多是上市公司,受到较为系统的法律法规制约,再加上业务主要是TO B业务,不直接面向消费者,所以在整个行业中较为规范。在黑猫投诉中,爱美客、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科并没有投诉记录。


医美培训乱象重生 零基础学员6天速成


相较于上游公司,下游就显得乌烟瘴气了,如今年315晚会曝光的案例。


6天的速成班宣称一对一辅导,手把手教学、零基础包教包会,并为学员颁发毕业证书。涉事企业蚌埠柏美思医疗美容门诊部有限公司、圣嘉丽禾以及海奥被点名批评。



一些圈外的非专业人士,之前开服装店、美甲店等的小商户因为想赚快钱,图暴利,在没有经过系统解剖学背景训练,贸然违规学员互相注射、学员“练习”开刀等操作后草草结束培训,成为“速成医生”,开始游走于小区居民楼、宾馆以及客户家中,为消费者提供所谓的医疗美容服务,操作稍有不当就将对消费者的身心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


晚会主持人表示,据全国消协统计,医美行业投诉在五年间增长了近14倍。甚至有消费者在非正规医美机构接受“无证上岗”医生的治疗,花费近20万元,注射20多针玻尿酸,因玻尿酸注射进血管,导致左眼失明、大面积脑梗,最终面目全非。


除了提供速成服务,这些培训机构还会给学员推荐各种美容针剂,宣称在医院市场价12800元的某种针剂,卖给学员只要1000元。从速成培训班开始到后期提供针剂供应,这是一条怎样的黑心产业链,对消费者会有怎样的伤害,细思极恐。


更揪心的是,315曝光的这3家企业不是个例,甚至可以说是行业的普遍模式,不正规的培训班、不正规的医生和不正规的服务,这个行业又怎么可能正规的了?


中介平台:“医美第一股”新氧还好吗?


医美的另外一个重要参与主体就是中介结构。目前行业内较为出名的有新氧,美团和百度等,商业模式主要是给无数的医美线下机构导流,但正如上文所说,由于服务机构本身问题重重,所以也很容易引发各种问题。


新氧号称“医美第一股”,创立之初新氧抓住了信息不对称的痛点,通过吸引用户在平台上生产真实医美日记起家,被称作是医美领域的“大众点评”。资本看好新氧,也是因为当时的医美行业极其不透明,医疗事故层出不穷,有痛点意味着有市场。


资料显示,自2013年创立到上市前,新氧每年都会获得新一轮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15亿元,最高一次融资发生在2018年,它获得了由兰馨亚洲投资集团领投的7000万美元E轮融资。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氧App上已有3500万用户留下380万篇真人整形日记,还吸引了7000余家医美机构、2万多名整形医生入驻。


但近些年来新氧的发展并不如意,股价上市即巅峰。截止3月15日收盘,新氧股价2.1美元,相较发行价13.8美元已跌去近90%。


财报显示,2016年到2020年,新氧总营收分别为0.49亿元、2.59亿元、6.17亿元、11.52亿元和12.95亿元,涨幅分别为428.22%、138.03%、86.58%和12.45%。可以明显看到,从2019年开始,新氧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同时新氧的净利润波动剧烈,如同坐过山车一样,2016年亏损8000多万,到2019年盈利1.77亿,2020年又骤降97%。


2021年前三季度,其净利润为1936.5万,与去年同期亏损3200万相比有所回暖,但与2019年同期的1.07亿元相比相去甚远。



新氧的营收来源主要靠信息服务和预定服务两大业务板块,前者是向医美机构收取入驻平台的广告费,后者是向在新氧平台预定医美项目的消费者收取佣金。


过去几年,新氧的信息服务收入(即广告营销费)贡献占比逐年上升,成为其收入的核心来源。2016年其信息服务费贡献占比59%,预定服务费贡献占比41%,到2017年时,预定服务费有所攀升,贡献占比55%,信息服务费占比45%,此后信息服务费一路高歌猛进,至2020年的74%,又增至2021年前三季度的81%。



此前新氧创始人金星在接受采访时说,会控制佣金和广告比例,希望新氧最后不要变成一个广告公司,现在看来事与愿违。由于新氧对于信息服务收入的依赖,再叠加行业的“污浊”,导致其很难从源头把控。


2021年前三季度,新氧从医美机构身上收的信息服务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广告费为10.08亿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不少在新氧上投放广告的医美机构频繁因虚假宣传被处罚。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对上海欧莱美医疗美容医院有限公司做出2万元处罚,原因是这家公司在新氧平台上发布虚假宣传,诱导用户打玻尿酸做医美项目。



这不是新氧平台上第一家被处罚的公司,今年1月上海普瑞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也因在新氧平台上违法发布效果广告,被处以10万元罚款。



稍早之前,去年10月新氧还被市场监管总局点名,曝光的10件医美市场虚假宣传、仿冒混淆等不正当竞争案件中,有两件与新氧有关,一个是在新氧平台上用虚假案例宣传,一个是在新氧平台上编造虚假评价宣传。


用户受负面消息影响,正在逃离,2021年3季度,新氧付费购买预订服务的用户数为17.4万,同比下滑31%,环比下滑29%,预定服务业务收入也同比减少34.3%至6170万元。


一些大医美机构也在研究“去新氧化”。有业内人士透露,从2020年开始,上海大型的医美连锁机构已经开始实行“去新氧化”政策。


该人士称,上市前新氧经常单方面更改协议合同,撰写霸王条款,在上市后新氧更是大搞一刀切政策,甚至私自变卖客户电话给相关机构。处罚随之而来,2020年8月,新氧曾因违规使用个人信息,APP强制、频繁、过度索取用户权限而被工信部要求整改。


新氧要面临的危机还有很多, 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国家机构接连发布监管政策,对医美行业进行整顿治理,医美行业鱼龙混杂的乱象将得到整治,而新氧的核心业务势必受到一定影响。


除了新氧之外,互联网头部企业也盯上这块“蛋糕”。早在新氧上市前,阿里就与美国医美巨头艾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根据去年双十一期间公布的数据显示,天猫平台获得医美医疗订单环比增长近7倍,成为最受欢迎的生活服务项目,平均客单价达6300元。


美团2017年涉足医美行业,2018年将医美业务从细分品类业务中剥离。今年3月,美团开始布局医美域,其官方名称是“美团变美福利社”,如今已经布局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重庆、南京、天津、武汉 9 个城市。


当然,无论是上述的哪家企业,都因为医美搞“丑闻”缠身,它们与新氧的经营模式差别不大,自然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去年10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曝光近期查办的医美领域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其中美团旗下大众点评APP的一家医疗机构被处以35万元的最高额罚款。这家名为江苏南京熙涵医疗美容门诊有限公司的机构,在大众点评网上店铺以实际下单、不实际消费的方式虚假交易,编造用户评价。(推荐阅读:《停业机构改头换面,代运营恶性循环,美团医美的安全隐忧》)



据媒体统计,整形失败、整形日记造假、“三无产品”充斥、产品真假掺杂、无证行医、返现诱导用户写日记、“美容贷”变身高利贷以及售后问题是互联网医美平台八大热点投诉问题,其中新氧、更美两家平台用户投诉较为集中,也有涉及悦美APP、美团医美、美呗等平台。



参考文章:

1、《变“丑”的新氧,丢了百亿市值》 作者:财经天下周刊 张继康

2、《上市两年欲退市 新氧私有化是一盘大棋?》 来源:财说消费

3、《315晚会曝光的医美培训乱象,只是美业负面的冰山一角!》来源:聚美丽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