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只让基毛哥有点怀疑人生的基金--长安鑫禧。
给基毛哥开了视野,涨了眼界,原来基金还可以玩。
先来看下业绩,据Wind数据显示,长安鑫禧成立于2018年2月7日,截至目前接近7年时间,累计亏损高达62.91%,算下来每年亏损13.30%。
从自然年度看,长安鑫禧自成立以来的6个完整自然年度相对排名都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这也算是另一种形式上的稳定。
2021-2024年业绩做的烂也就算了,实现想不明白,2019年和2020年属于公募的大牛市,随便买点什么也不至于只赚了12.99%和7.29%,基毛哥作为菜鸟散户都觉得基金经理有点菜。
看了下,这个期间主要是林忠晶和顾晓飞管理长安鑫禧。长安鑫禧在林忠晶任期(2018.2.7-2021.5.28)亏损7.92%,在同期同类基金中排名1470/1478,倒数第9位;在顾晓飞任期亏损0.87%,排名1640/1644,倒数第5位。
让基毛哥感到震撼的是,竟然还有不少基金经理的业绩比他俩还要菜。
需要提到的是,长安鑫禧可能是由顾晓飞主要管理,比对了顾晓飞同期管理的长安鑫禧、长安产业精选混合和长安宏观策略混合,三只基金的资产结构和重仓股基本相同。
那么顾晓飞是如何做到在牛市活出了熊市的感觉呢?总结起来就是,一次一次又一次踩错市场节奏。
长安鑫禧是林忠晶在2018年2月7日发行的产品,这个时间点并不算好,因为紧接着就是贸易摩擦带来的市场大跌。
长安鑫禧减仓节奏比较谨慎,二、三、四季度的股票持仓占比分别为71.61%、56.99%和37.47%。
同时,产品主要配置了银行、券商等股价弹性较低的板块,算是把产品的防御拉满了。
但即便如此,产品亏损幅度依然高达17%,而当年沪深300指数全年下跌幅度是25%。
如果林忠晶满仓操作,那取得的“成绩”估计更不得了。
2019年年初,长安鑫禧增聘基金经理,顾晓飞开始参与管理。
顾晓飞上任之后进一步将股票仓位降低至17.3%,并且维持对金融板块的配置。
但保守的仓位导致长安鑫禧错过了一季度的反弹行情,当季度沪深300指数大涨28.62%,而基金只上涨了9.83%。
2019年三季度,长安鑫禧重仓股调整至银行股,但好巧不巧银行股大跌,当季度沪深300指数几乎平收,但产品亏损6.10%。
2019年四季度,顾晓飞可能重新燃起了对A股的信心,将股票仓位提升至了93%。
但尴尬的是2020年一季度市场回调,长安鑫禧亏损17.01%,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4位。
当季度又把顾晓飞重燃的信心给浇灭了,二季度顾晓飞又对长安鑫禧进行了大幅度减仓,这又导致产品错过了二季度和三季度的反弹。
我怎么用了这么多“又”......就挺不礼貌的....
在经历了那么多失误之后,长安基金对顾晓飞也失去了信任。
2020年7月13日,顾晓飞卸任所有基金,离开了长安基金,后面没有再管理产品。
他在公募的职业生涯共参与管理过7只基金,1只排名倒数第5,2只排名倒数第7,1只排名倒数第30,1只排名倒数第70!战绩不俗啊!
在顾晓飞卸任之后,长安鑫禧由林忠晶单独管理接近1年的时间(2020-06-24~2021-05-27),由于市场整体还算不错,期间产品实现盈利11.34%。
2021年5月27日-2021年9月21日,长安鑫禧由从富国基金转投而来的王海军管理,任期只有116天,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随后王海军还转投国泰资管,但也同样任职时间很短,期间业绩也同样不佳。
职业生涯颠沛流离的基金经理一定要小心,要么是基金经理不行,要么是基金公司不行,但无论哪一条都足够致命。
2021年三季度,在王海军离开之后,真正炸裂的人物登场,他就是袁苇。
袁苇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框架很简单,就是虔诚。
袁苇上任之后,几乎将全部仓位都押宝在了新能源车的上游领域。同时,袁苇的前十大重仓股非常集中,常年维持在90%左右。
这导致长安鑫禧2021-2024年分别亏损16.87%、27.01%、28.90%和15.27%,在袁苇任期累计亏损接近58.75%!
这样的投资业绩也让持有人们说话简单且直接......
需要提到的是,除了长安鑫禧之外袁苇在长安基金还管理过2只基金,分别是长安裕盛和长安鑫兴,在其管理期间同样重仓锂矿概念。
市场上有一些精明的赌徒,如果管理多只基金往往押宝不同赛道,而袁苇全部押宝同一赛道,而且“海枯石烂,至死不渝”的坚守,也算是痴情儿!
由于篇幅有限,曾管理长安鑫禧林忠晶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基金经理,他主打一个全面,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和主动权益基金都参与管理过,也算是一位能人,就是业绩实在有点一言难尽...我们下篇文章来讲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