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基金观点|万家黄兴亮:科技调整心里“打鼓”,该去 or 该留?

发布时间:2023-06-08 21:40:34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5411

汇添富基金过蓓蓓



最新观点:


汇添富基金过蓓蓓:医药板块分化、震荡持续,该如何应对?


过去几年医药板块发生了什么,中药、西药为何产生分化?


自2018年底开始,集采使得医药板块进入了新的阶段,给医药各个细分领域带来了重构式的影响,导致了医药行业在过去几年的行情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自2019年到2021年上半年,是医药行业“大开”的阶段,CXO、创新药等新兴领域崛起,供给侧大繁荣开始,资金大幅流入,行业整体景气向上,形成指数型的医药牛市;


第二个阶段是2021年下半年开始到2022年9月底,这是医药行业“大合”的阶段。市场演绎对疫情、国际关系、政策等方面的担忧,医药这类高估值板块承压,进入调整周期,但也有部分新冠相关资产、政策支持下的中药有一些阶段性的表现;


第三阶段是2022年9月底到现在,医药行业进入到结构性行情的区间。去年9月下旬的时候,医药板块悲观情绪演绎到极致,成交量巨幅收缩,因此出现了见底之后的系统性反弹。但反弹之中也有梯次结构,率先反弹的是政策预期的修复,部分高值耗材、IVD的集采结果好于预期,一定程度上缓和市场担忧,这类资产带头回暖;


后续进入到防疫政策优化时期,其中就包括了中药抗疫概念;


到了今年春节前的阶段,疫后复苏相关领域,以及美国加息放缓预期下创新药这类利率敏感型资产都有较好的表现,这两类细分领域在医药行业中占比较大,因而带动了医药整体性的行情;而2月份以后,则进入到快速轮动的状态。


由于科技板块的走强,造成了较大的吸金效应,医药板块处于减量博弈的环境,市场资金在各个有机会的细分领域中快速切换,后续逐渐在一些持续性、确定性较强的资产上达成共识,如医药国改和中药,带来了中药在市场表现上的比较优势。


因此今年去做医药板块的投资,较难出现像2019-2020年这样指数型的机会,当时的市场环境是可遇不可求的,后续我们更多的是去把握行业内部结构性的行情。


医药板块近期持续震荡,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上涨动能的核心要看产业后续还有哪些逻辑。


对于中药板块来说,第一就是政策环境不会变,政策暖风有望持续。第二是行业整体性的催化,就像我们刚刚讲到的基药目录后续有望持续演绎。第三是中药领域的审批有望加快,支付端、包括集采各个方面都有利于中药,因此从业绩的角度来讲也有望持续兑现。侧重点还是中药+国改,中药+基药,中药+创新药这些方向。


创新药的逻辑是不太一样的,创新药更为关注的是医药里的科技属性和爆发性。那为什么两者今年差异会这么大?我认为今年的市场对于医药来说是一个存量博弈的市场,因此不能够支撑很多板块一起上涨,资金需要在医药行业内部作出选择,因此具有比较优势的中药就出现了一枝独秀的行情,而其他细分领域承压,这也是今年独特的市场环境造就的。并不是因为其他的细分领域本身有很大问题,只是从景气度的角度来讲,中药和西药领域有望产生一定的互补性。


因此,关注医药领域的小伙伴,您可以考虑持有中药的同时增配生物科技,通过“中西结合”的规则化投资来抓住医药复苏大趋势。尤其近期震荡加剧,通过调整分批加仓或者定投可以平摊成本抵御风险。


汇添富基金乐无穹



最新观点:


汇添富基金乐无穹:科技再度回暖,该“回本就跑”还是“择机布局”?重点关注这2个方向


大家好,我是汇添富基金经理乐无穹,管理汇添富中证沪港深云计算和汇添富恒生科技。


此前,AI 概念出现阶段退潮、分化显著,部分投资者出现持有亏损,近日,科技板块明显回暖,面对这轮反弹,不少投资者会有些纠结,到底该“回本就跑”,还是趁机“耐心低吸”呢?


在我看来,在全球AI浪潮和国内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科技板块仍是今年的投资主线。投资者当前可重点聚焦符合政策引导、有望迎来高景气发展或边际改善、且当前拥挤度已显著回落的方向。


具体来看,可以重点关注以下2个方向:


方向一:【低位逆转】恒生科技估值重回低位


当前,恒生科技可能的逆转因素值得关注。


市场预期海外加息可能停止,作为国际市场的港股受益更多。国际流动性改善的波纹传导至国内市场;


“史上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届618”预售及开门红数据积极,利好互联网龙头的电商板块。某电商平台人均购买预售商品数量同比增长30%以上,县域及农村市场预售订单金额同比增长40%以上。另一电商平台618预售前五天,全品类合计销售额同比增加14.4%。资料来源:电商行业23Q1财报总结暨618前瞻:温和复苏途中,关注大促带动消费情绪,中信证券,2023/6/1,相关公司仅作描述用,不代表任何形式的个股推荐


前期震荡整理,恒生科技估值重回历史低位。据Wind数据,截至2023.6.7,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5.44,位于上市以来1.13%分位,性价比逐步显现,后续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复苏以及国际市场流动性改善,中国互联网平台股价有望持续修复。


方向二:【算力高燃】政策产业双轮驱动,算力产业提速


近期“算力”二字被频频提及——直接原因是AI算力的高景气在全球龙头企业的业绩上得到了验证。5 月全球AI芯片龙头发布2024财年一季度业绩,大超市场预期。超预期业绩主要来自于AI大模型持续火热的背景下,互联网公司和与服务商对算力需求增长。此前,市场对产业是否能有生成式AI技术实际业绩落地而较为担忧,但在业绩上已得到了初步验证。


算力到底有多重要?它就像数字经济的超级引擎,小到手机、电脑,大到汽车、人工智能、航天火箭,都要靠算力来作为基础。根据信通院的测算,算力产业每投入1元,将带动经济产出3-4元,对行业发展的推动力是肉眼可见的。


针对算力产业,我国激励政策陆续出台。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落地见效的关键年。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中国电子董事长曾 毅表示没有强大的算力,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是无本之木。此外,各地全力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带动关联产业集聚发展,北京、上海、贵州、惠州等地已逐步落实推进相关重点措施。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算力,依然是算力!》,20230528


目前, 我国算力的发展仍然处在初期阶段,要实现业界畅想的“算力像水、电一样随时取用”,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从“东数西算”、“数字中国”等政策上可以看出,我国对于推动算力的长期发展有很强的决心,“算力行情”未来或许仍大有可为。


如何把握“算力行情”背后的投资机遇?提升算力,则离不开云计算、芯片等产业的加持,近期 A 股相关指数也不负众望、逆势上涨。不过还是那句,对于看好的长期趋势和方向,投资者或许需要“修炼心态”去淡化短期涨跌幅,尽量减少频繁操作带来的损失以及心理上的负担。取而代之则是可以在投资之前更加慎重考虑,设定 10%、15%等目标止盈线,在相对低位坚持定投,静待止盈的果实~


万家基金黄兴亮



最新观点:


科技调整心里“打鼓”,该去 or 该留?


今年以来,在AI、数字经济等热点的加持下,科技板块的整体表现还是比较给力的。如今2023年即将过半,科技板块在前期的强势之后也出现了分化。对此,不少小伙伴的心里也有点儿“打鼓”,并在留言区问如何看待后市。


先说结论: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短期行情热度偏高引起的回调,我们正处在新一轮范式转移的起步阶段,科技产业的长期价值依然可期。


以AI为例,半导体是其核心硬件,近期海外半导体大厂公布的业绩显示,AI需求拉动明显:英伟达数据中心一季度营收达42.8亿美元,Marvell一季度营收达13.22亿美元,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AI与iPhone非常相似,正促进各行业的革命,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创新周期。


当前,AI迎来了密集的政策支持,仅5月最后两天,京沪深就接连出台政策支持AI产业。商业化方面,目前百度、华为、阿里、商汤等发布了一系列AI大模型,并在办公、编程、游戏、教育等领域落地,AI商业化进程加速在即。彭博智库分析师的最新报告预测,未来十年生成式AI行业将迅猛发展,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400亿美元飙升至1.3万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2%。


此外,黑科技爱好者想必注意到了,6月6日,苹果最新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首款混合现实(MR)头戴式设备Apple Vision Pro。该产品在工业、医疗、设计等多领域,有望成为增强生产力的工具。苹果CEO库克甚至认为:“正如iPhone带我们进入移动计算时代,Apple Vision Pro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可以说,这是科技产业的另一个催化剂,有望引领新一轮消费电子创新潮,成为科技产业增长的新驱动力。


此外,在自主可控的逻辑之下,科技产业国产替代战略意义凸显,国产化率也在持续提升。


对于投资人来讲,这么大的行业趋势,在国内如何把握投资机会呢?


我们可以坚守优质科技公司,耐心等待,因为新的产业创新周期,真正的大鱼很可能还没出现。比如iPhone刚出来时,也想不到未来会有小米、美团、微信等,这都是产业演化出来的新事物。总之,各行各业对于软件、硬件的需求都会增长,相关公司最终都会受益。我们重点关注的半导体、计算机软件等行业,也将受益于此。


短期市场交易博弈的因素非常多,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期看是一个“称重机”。以AI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到来,有望出现一批世界级体量的中国公司。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不妨耐心地陪伴优秀公司成长,努力争取在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里,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复合增长率。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