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中银消金客户借18万还了22万还欠20万、被喷字催收 法院判了

发布时间:2021-11-07 20:58:22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5938

距离第一批消费金融公司成立已经十年有余,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30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8家已开业运营。但是作为全国首批开业的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的中银消费金融,却涉嫌踩“红线“、不断接到罚单和投诉以及面临业绩下滑等问题。

存在“砍头息”、涉嫌套路贷以及暴力催收

近日,中银消费金融被法院裁定涉及“套路贷、砍头息、暴力讨债、虚增债务以及隐匿还款”等。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发布内容显示,2015年1月20日张某曾与中银消金签订《【新易贷】信用贷款额度申请和使用合约》,向中银消金申请贷款18万元用于家装,借款期限36个月。之后中银消金将18万元借款发放到张某银行账户,并在放款时扣除了3.7%的“动用费”6660元。而在连续还款14个月后,张某才知道贷款合同的月利率是1.6%,这是当初口头约定的月利率0.8%的双倍。他感觉自己被套路贷款了!

除此之外,双方对是否完成还款各执一词,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26日期间,张某累计还款近22万元,除银行转账外,张某还向中银消金的工作人员偿还过4笔现金,他认为自己的债务早已还清。但中银消金以其中有三笔款项的收款人不是自己公司的员工为由,对总计10.5万的三份收条不予认可。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中银消金于发放贷款当日扣除“动用费”6660元,客观上存在“砍头息”行为;中银消金未能足额发放贷款、却按18万元贷款本金收取利息的事实存在虚增债务问题;中银消金否认其收到朱某出具的收条中的款项,其行为涉嫌隐匿还款。因此,法院裁定中银消金的上述行为涉嫌“套路贷”虚假诉讼,依法驳回起诉。

除了张某,在某涉诉平台上,有多位网友表示自己也被中银消金收了“砍头息”。网友睡某表示自己现在特别想自杀,一共借了98000,实际到账88000,年利率高达23.9。


还有网友表示自己通过新易贷借款76000元,放款当天直接被扣走16100元。





除了砍头息,有多位网友投诉中银消金,表示自己被暴力催收,从部分短信内容可看出,催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全面通知借款人的所有亲朋好友,要求借款人手持照片群发好友众筹资金,泄漏借款人信息,将其信息公开对其造成压力,恐吓借款人的家人等。






上文贷款18万的张某就遇到了中银消金暴力催收的问题。

张某表示,2017年7月26日,中银消金徐海跃上门收取5000元现金,至此双方账目已全部结清。但2017年7月27日夜间,中银消金又委派社会闲杂人员上门恐吓,张某当时报警处理。

此外,中银消金还安排社会闲杂人员在张某家楼道喷“XX还钱”字样。张某向法院提供2组照片,其中1组照片显示张某住所楼道墙上被中银消金方喷“XX还钱”的字样,另1组照片证明中银消金安排社会闲杂人员到张某住所上门恐吓。

除了照片,张某还提供报警记录1份、民事裁定书2份,证明中银消金、张某结清借款后,中银消金又安排社会人员上门闹事,张某报警处理;以及证明张某曾经不堪忍受中银消金的无故骚扰,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从张某提交的报警记录看,张某家人与中银公司委托的信德公司工作人员徐海跃因为索债事情报警,以及涉及中银公司的其他案件中,网络上均有当事人称中银公司存在暴力讨债行为,中银公司或者其委托的人员涉嫌暴力讨债。

不断接到罚单和投诉

实际上,近年来中银消金因为违法违规问题多次被罚。5月10日,因贷款调查审查不尽职、存在以贷收费行为被处以罚款100万元。4月2日,因“发布广告损害国家的尊严或者利益,泄露国家秘密”被处以罚款20万元。2018年9月26日,因“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被罚款150万元。同年4月,因“存在以贷收费的行为”被罚款138.68万元。

其投诉也是居高不下,根据上海银保监局发布的关于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2021年上半年,中银消金在上海投诉量高达1062件,是去年投诉量的2倍,位列上海银行业第一,占上海非银机构投诉总量的66.88%。2020年,中银消金在上海投诉量为524件,位列上海银行业第一,占上海非银机构投诉总量的44.7%。

近年来,中银消费金融的涉案信息也在激增。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查询中银消金的涉案信息,高达6万多条。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三年法律诉讼量维持在1万件以上,分别为10845件、18437件和16152件。

下滑的业绩和变动的高层

公开资料显示,中银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6月,是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也是上海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其股东包括中国银行、百联集团等知名企业,其中上市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占股42.8%。2015年8月,中银消费金融引入中银信用卡(国际)有限公司、深圳市博德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红杉盛远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三家新股东,资本金增至8.89亿元,完成了首轮增资。

成立初期中银消费金融经历了一段业绩快速增长期,盈利水平位列行业中的头部梯队。数据显示,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净利润达13.75亿元,在行业净利润排行榜中排第一位。不过,很快中银消费金融的经营业绩开始波动下行。2018年,该公司净利润5.59亿元,同比下降59.35%;2019年,净利润6.59亿元,同比增长约17.89%,依然没有恢复至17年水平;2020年,净利润4.55亿元,同比下降了30.96%,较17年巅峰时刻已下降约70%。

业绩波动的同时,中银消费金融高层人事变动频繁。2020年,中银消费金融董事长、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等职位均出现了人员调整。其中新任董事长、总经理均来自中国银行系统。

业绩不佳:2020年净利下滑超30%

作为中国银行旗下的金融公司,中银消金是全国首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2017年,中银消金曾以净利润13.75亿元排在持牌机构首位,但辉煌不过一年时间,公司经营状况迅速急转直下。

凤凰网《银行财眼》梳理中银消金财报数据发现,2018年公司净利润下滑至5.5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59.35%;2020年公司净利润再下滑超30%至4.55亿,仅为其2017年净利润规模的三分之一。


中银消金近三年财报数据

中银消金营收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中银消金2019年、2020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4.71%、-0.11%,已连续两年负增长。

业绩下滑、投诉高居不下的中银消金后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将持续关注。(综合自网络)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