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毅,泓德中生代基金经理,完成了北大本硕博连读之后进入资管行业,在阳光保险完成了早期的行业研究工作的积累,之后加盟泓德基金,由研究员、专户投资经理、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一路晋级至百亿级爆款产品的管理人,一颗冉冉的新星已经升起。
投资要去金矿中挖金子,而不是沙子堆。
选择基金经理有很多重要维度,比如基金公司、从业年限和产品业绩等,在上述维度中笔者认为基金公司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一家靠谱的基金公司选基金经理,就好比在金矿中挖金子,自然挖到宝概率更大一些。
作为80后的基金经理中的一员,秦毅较早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于去年发行了一只百亿级别的爆款产品,他的蓄势与发力,亦与其在泓德基金整个投研文化氛围中的熏陶与汲取有很大关系。
新星
资料显示,秦毅在2012年毕业后进入证券行业,先后在阳光资产管理公司、泓德基金从事行业研究、专户投资和公募基金管理。
此前我们介绍过,泓德基金是一家具有险资背景的公募基金,它是由王德晓联合阳光保险集团发起成立,是国内第二家保险机构出资设立的公募基金。目前泓德基金的基金经理中有多位具备险资背景,比如邬传雁、秦毅、于浩成等。
上至管理层,下至基金经理的背景,决定了泓德基金的 “险资基因”。从这六年来泓德旗下产品的表现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得到,泓德基金的产品更具备绝对收益的特征,低换手、长期持有的风格也反映出他们对远期收益的高度看重。
为什么跟大家强调这个事情?因为基金公司在选择基金经理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志同道合”,基金经理的投资手法可以有所差异,但投资理念最终要“殊途同归”。
这就像武林门派,鸠摩智武功高强,习得少林寺七十二门绝技,但是少林寺却并不接纳他,为何?因为他痴迷于武学,狂热的追求至高武功,这与少林寺的“我佛慈悲”志不同、道不合。
秦毅作为一名中生代基金管理人,被泓德基金委以重任,成为研究部负责人,入选投委会处于公司投资体系的核心位置。除了他在投资管理中所展现出的才能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与泓德基金投资理念志同道合的融合。
传承
秦毅的成长轨迹让笔者想起了兴全基金的董承非,出了校园就进入一家踏实的基金公司,机缘巧合之下被多位高人指点,最终集众家之所长,成为一代宗师。
秦毅在此前采访中曾表示,“我很幸运的是,从入行至今,一路走来,总是能从能力很强的前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不断提高个人的能力,从而把握住公司快速发展的机会”。
阳光资产管理公司工作期间,他与当时的研究总监学会了如何建立完整的研究框架,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员;进入泓德基金后,资历深厚的公司投研总监王克玉,教会了他如何区分主要逻辑和次要逻辑,抓住决定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点;有20年资管经验的副总经理邬传雁,教会了他如何研究和评价管理层,包括关注哪些维度,用什么研究框架等;总经理王德晓则教会了他如何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投资,如何运用组合管理的思维去构建和调整股票组合。
目前秦毅管理5只产品,分别为泓德泓业、泓德裕祥、泓德泓华、泓德战略转型和泓德睿泽。从业绩来看,5只产品几乎都排在同类产品前10%。而其中,泓德泓华、泓德战略转型和泓德睿泽三只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
从泓德泓华、泓德战略转型和泓德睿泽3只产品的持仓来看,资产配置和重仓股基本相近,换手率在行业内也处于较低水平,很多公司都是持续跟踪多年,为组合创造了比较不错的回报。
秦毅的投资带有非常明显的泓德特征。
首先,基本面选股。秦毅选股主要关注四点:
一是行业空间是否足够大,因为只有大行业才能诞生大公司;
二是公司能否构筑较高的竞争壁垒,竞争壁垒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哪怕是一般的商业模式,只要能构筑起高壁垒,也可以成长为好公司。
比如制造业,它的门槛不高、竞争激烈,每年产品价格都会下降,只能以量补价,或者不断开发新产品,是一个非 常辛苦的行业。但即使这样,行业里依然诞生出了很强大的公司,因为它们构筑起了很高的竞争壁垒。
三是管理和文化,除了商业模式极好的行业如白酒、免税、机场等,其他绝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能决定公司未来的天花板。
四是估值。行业空间、竞争壁垒、管理层决定了这家公司是否优秀,而估值则决定了投资的时间点。他对估值的容忍度较高,好公司即使估值偏高一点也可以接受,但不会投有明显估值泡沫的好公司。
强调商业壁垒和管理层,是泓德基金投研框架中非常独特的部分。作为研究部负责人,秦毅对于公司这种投研文化的吸收亦十分充分。
如何考察一个公司的管理与文化,秦毅曾举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当时他们一行四人前往一家上市公司调研,在休息室里,他们看到了各种牛奶和其它需要冷藏的果汁,这类饮品的开罐保鲜期一般在24小时,而在每一个打开过的盒子上都写着非常清楚的打开时间,这是第一位使用者留下的,以方便后面的人。这个细节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个在文化上如此精细且具有利他精神的公司,可以想见他们在面对客户和公司运营的时候会是多么出色。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企业的管理和文化是非常抽象的,但事实上它落在一家公司的每一个细节当上。在泓德基金对管理与文化的考察当中,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维度之外,亦贯穿了对于这些魔鬼细节的多方考证。
这为泓德基金投研框架建立了更加扎实和具备前瞻视角的根基,也是泓德基金多位基金经理在投资理念上的不谋而合。
进化
秦毅的持仓风格比较均衡,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在40%-50%之间,行业配置很少重仓押宝某一领域,换手率也比较低。此前他也曾表示,“会有意识地检查行业分布情况,尽量避免某一个大类行业持仓超过20%。分散是免费的午餐,只要做了行业分散,组合的风险收益比一定会得到优化”。
复盘秦毅所管理组合的几次调仓过程,我们亦可窥见他对于风险的高度把控,这成为他另一个非常鲜明的风格特点,他说自己在进行日常投资组合管理时会定期重新对组合进行检查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优化组合的风险收益比。
2020年初,国内疫情刚刚发生时,他减持了航空、机场、食品饮料等与内需相关的行业,2月底海外疫情爆发后进一步减持机场、航空,相应加仓了内需相关行业如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6月底,医药与食品饮料的估值已经涨到历史性高位,而金融、地产、化工等顺周期股的估值很低,这时候减仓医药和消费,加仓顺周期,组合风险收益比再次得到优化。
具体到操作上,翻阅基金定期报告,我们看到去年二季报中,秦毅新晋重仓股为恒立液压、万华化学和立讯精密,符合他所提到的顺周期低估值股票的投资逻辑,调出去的则是迈瑞医疗、绝味食品、水井坊属于医药与食品饮料高估值股票。从结果上来看这一次操作非常精彩,尤其是介入万华化学时估值才13倍,随后迅速被市场发现并实现了3倍左右的增长。
这几次调整看起来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但其实是自下而上个股性价比的动态对比、重新排序。现在回过头来看,虽然没有追热点,但是在方向性的把握上秦毅基本踩中了市场步调。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今年表现非常强势的周期股其实秦毅也早有提及。秦毅12月25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明确表示,“明年有两件事情比较确定:一是上半年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或较明显,下半年将逐步从疫情中恢复,2022年恢复正常;二是我国从疫情中恢复生产,凭借着完善的制造业产业链,源源不断为全球生产各种物资,弥补疫情带来的产能缺口。因此,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经济恢复情况会很好。对权益市场而言,整体板块间估值差距较大。具体来看,2021年初顺周期低估值板块可能表现较好,高估值板块进一步消化估值;下半年流动性边际宽松,随着股价的调整和业绩的增长,成长性板块延至2022年估值变得合理,又重新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