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极其稀缺!这类产品全市场仅6只

发布时间:2023-02-17 23:50:22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26209

去年年末债市波动剧烈,投资者恐慌情绪导致“踩踏式”赎回,在此背景下强调超低波策略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成为市场新宠。

市场上对于“摊余成本法”债基有两个极端的认识,既有神话,也有误解。

神话者认为,“摊余成本法”债基是一类稳赚不赔的产品,而误解者则认为这类产品不过“安慰剂”和“障眼法”。

本文希望带着大家真正客观了解到底什么是“摊余成本法”债基,这类产品又有哪些特点。

什么是“摊余成本法”债基?

基金净值估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市值法”,一种是“摊余成本法”。

“市值法”与“摊余成本法”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净值会随底层资产价格波动而波动,后者则由于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净值表现相对平稳。

举个例子:假设基金按照“市值法”估值,这只基金所投资的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波动会及时体现在净值上。

如果基金持有的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上涨,则基金净值也会上涨;如果持有的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价格下跌,则基金净值也会跟着跌。

“摊余成本法”是将到期收益分摊到每一天进行返息。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

假设基金以1000元的净价买入一张债券,1年期利率5%,也就是一年的利息50元,在不发生违约的情况下,这50元利息会平摊到每一天,也就是每天都有0.137元的收益(50元/365=0.137元)。

“摊余成本法”债基的特点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基于产品设计“摊余成本法”债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当然笔者更喜欢称之为特点。

优点1:业绩稳定,持有体验好

“摊余成本法”债基最大特点是净值不受市场波动影响,收益确定性相对较强,这无疑给投资者带来非常不错的持有体验。

优点2:规避流动性风险

普通债基除了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外,还会面临流动性风险。

典型案例是2022年11月的债券流动性危机,由于市场波动引发投资者恐慌情绪蔓延,进而导致“踩踏式”赎回,机构不得不抛售债券以应对,进而导致净值下跌,引起下一轮负反馈。

优点3:费率低

相比起其他债基和货币基金,“摊余成本法”债基采用的是买入即持有至到期策略因此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更低。

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摊余成本法”债基管理费最高为0.3%,普遍为0.15%,托管费最高为0.1%,普遍为0.05%。

而普通债基管理费最高为1.2%,普遍为0.5%,托管费最高为0.25%,普遍为0.1%-0.2%。

优点4:稀缺性

尽管近期有所放松,但此前监管对每家基金公司发行的“摊余成本法”债基数量有严格管控。据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债券型基金各类份额合计4921只产品,而“摊余成本法”债基只有246只。

在资管新规的引导下,未来净值化产品仍然是监管机构引导的主流,因此“摊余成本法”债基就显得更为稀缺。

缺点1:牺牲流动性

根据资管新规,“摊余成本法”债基需要符合如下规定:一是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为目的并持有到期;二是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这就意味着“摊余成本法”债基要有一定的封闭期且要执行买入即持有至到期策略。

我们也可以看到“摊余成本法”债基多为封闭式基金,且封闭期较长,多数产品封闭期超过36个月,最长则有88个月。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摊余成本法”债基多采用持有到期策略,所以在债券市场牛市行情下产品无法分享资产价格上涨红利,故收益相较市值法产品略低。

当在债券市场熊市时,由于“摊余成本法”债基是以买入成本列示,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虑其买入时的溢价与折价,在剩余期限内平均摊销,每日计提收益,相比市值法可极大提高持有稳健性。

总而言之,“摊余成本法”债基就是牺牲了一定的流动性,换来了波动较低和收益稳健这两个特点。

缺点2:不利于监控底层资产

由于“摊余成本法”债基无需像“市值法”债基那样进行根据持有资产的价格进行净值调整,这就导致净值无法实时展现持有的资产动态,不利于投资者监控底层资产,这也是市场将“摊余成本法”债基称之为“安慰剂”和“障眼法”的原因之一。

此外,“摊余成本法”债基并不意味着稳赚不赔,尽管概率较小,但当资产发生信用风险时,仍然需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且可能会对产品净值有所影响。

所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仅仅是基金净值的计算方式,两种类型的产品归根结底还是基金,能否不“踩雷”、不亏钱并创造超额收益率,最终要看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

摊余成本法计提减值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根据会计准则要求,如果资产(债券、非标等)要使用摊余成本法估值,在配置入产品后,需要计提部分减值准备金。这种减值计提是监管要求,也是全市场现象,且这部分减值准备金的扣减是暂时的,会随着资产的到期兑付冲还回来,因此对最终收益没有影响。

(2)资产发生预期信用减值事件。这种减值计提会对产品净值有一定影响,但可以通过投资前严格的信用评级体系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积极的处置措施加以控制,并且,目前主要会面临的信用风险多为个案或者行业结构性的风险,触发概率相对较小,但投资中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不能盲目的忽视风险。

长盛稳益成2023年首只打开申购的“摊余成本法”债基

由于产品稀缺且多为定开基金,可供投资者选择的“摊余成本法”债基并不算多。

2023年,首只打开申购的“摊余成本法”债基为长盛稳益6个月定开。

据公告,2023年2月20日起重启运作并开放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开放期为2月20日至3月3日,3月4日起进入封闭期,以六个月为一个封闭期。

结合上述各个维度来看,长盛稳益6个月定开是一只比较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首先,老牌公募,专业对口

长盛基金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同时还是首批六家社保管理人之一,具有深厚的投研底蕴和时间沉淀。

长盛基金在业内以纯债基金业绩佳知名,尤其擅长信用债投资,而债券信用甄别恰恰也是“摊余成本法”债基运作难点。

据海通证券2022年度基金公司绝对收益排行榜和资产评分排行榜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长盛基金近1年纯债基金收益率为3.45%,夺同业季军,具体排名为3/129;近2年固收类资产综合得分为1.85,同业排名2/134,夺同业亚军。

其次,老将带队,冠军领衔

资料显示,长盛稳益6个月定开由王贵君和段鹏两位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一位是年度冠军,一位是行业老将。

来源:WIND基金二级分类,截止2023年1月20日

王贵君是“固收画线派”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深耕信用债投资及量化分析,对精选信用资产具有深度研究经验,已形成个人行之有效的研究体系。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20日,王贵君的代表产品长盛盛裕纯债A任期累计回报率15.88%,年化回报率7.29%,在同期1712只同类产品中排名第5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长盛盛裕以9.71%的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1/615,斩获纯债型产品冠军。

据晨星(中国)近期发布的基金业绩排行榜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长盛盛裕纯债A是唯一一只在近1年、近3年、近5年的业绩排名中,均跻身同类前十的纯债型基金。

此外,王贵君在管长盛稳鑫63个月定开同样也是一只“摊余成本法”债基,近1年收益率为3.88%,成立以来收益率为7.78%,成立以来单日无回撤。

长盛稳益6个月定开的另一位基金经理为段鹏,拥有多年债券研究及投资经验,专业背景扎实,投资风格稳健,尤其是在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债券投资及流动性管理方面经验丰富。

据wind数据显示,段鹏的代表产品长盛货币在其任期累计实现收益29.06%,年化收益率接近3%,在同期货币型基金中排名68/180。来源:WIND基金二级分类,截止2023年1月20日

第三,全市场仅有6只,稀缺性更为突出

“摊余成本法”债基本就数量有限,且运行中产品较多为封闭期超过36个月的长期限产品,长盛稳益这类6个月短期限封闭期产品全市场仅有6只,稀有特性更为突出。

另外市场预计,2023年经济复苏已成定局,在此过程中预计货币政策短期内仍会保持较为宽松的状态,中短债的收益率与资金利率之间存在较为稳定的息差空间,短端资产收益确定性最高,长盛稳益等资产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这类产品投资价值明确。

总结:

我们总结了“摊余成本法”债基的优点,也阐述了其缺点,当然正如上文所说,笔者更喜欢将其称之为特点。

投资中最大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市场风格时时在变,掌握这些特点鲜明的产品我们才能够是科学投资配置,从容应对市场变化。

当然,我们也需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无论产品设计如何,“市值法”和“摊余成本法”仅仅是基金净值的计算方式,能否创造超额收益率最终要看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