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银汇理基金张燕
最新观点:
农银汇理张燕:AI成为投资新宠,引领新时代!
近期《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政策出台,催化了人工智能板块的上扬,为其带来了新机遇。近半年来,智能机器、云计算、网络安全和软件开发等板块表现不俗。其中,网络安全领域表现最为突出,涨幅为51.57%;其次,云计算板块涨幅为39.42 %;软件开发板块涨幅为44.20%;智能机器涨幅为19.91%。(数据来源:Choice,截止2023年5月10日)。可以看出,这些板块都表现出了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相信未来也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纵观当下,人工智能AI领域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AI的潜力变得越来越巨大。而在投资领域,AI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板块,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为什么AI能够成为投资者的“心头好”呢?首先,AI技术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应用于医疗、金融、零售等行业,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其次,AI技术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未来的潜力也十分巨大。投资AI,就是在投资未来!
AI领域最近出现了一种名为AutoGPT的自主人工智能算法。AutoGPT是基于ChatGPT的复杂任务强化算法,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自动包揽全流程工作,全面且合理。这种算法的出现,让人们对未来的AI投资充满了期待。
当然,投资AI领域也需要谨慎。虽然AI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比如,AI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隐私等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基于AI技术的未来一定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
展望未来,在信创落地带来业绩反转、里程碑应用落地触发人工智能板块估值重估、各类政策催化及板块整体估值分位较低等多重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板块未来表现可期!
汇添富基金乐无穹
最新观点:
汇添富基金乐无穹:公募大幅换仓至TMT,云计算回调或是机遇
大家好,我是汇添富基金经理乐无穹,管理汇添富中证沪港深云计算和汇添富恒生科技。
4月以来,科技板块出现一定程度分化,交易占比回落,让很多投资者陷入困惑,这一轮AI的行情是不是结束了?现有的投资该怎么办?
先说我的观点:一季报财务数据显示,部分细分领域业绩二次探底。随着业绩压力出清,伴随着应用场景爆发及经济复苏,我认为TMT后续仍有望成为全年主线。
机构大幅换仓至TMT,或迎赛道大切换
2023年一季度,计算机是公募加仓比例最大的板块,而计算机板块中云计算的增配比例(2.9%)又是最高的。
从历史趋势看,公募基金的大换仓均为从“传统赛道”,持续流入顺应时代背景的“新赛道”:
可以预见,人工智能现象级的创新产品将会不断面市,但不管什么样的产品面市,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算力去训练模型。对服务器和算力的需求,将会有一个大幅提升,云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
算力持续加码,“自主可控”地位升级
一方面,是各大科技巨头的持续资本投入和人工智能产品的快速迭代升级;
另一方面,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科技脱钩或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4月下旬,美国、日本针对超级计算机、半导体生产设备等科技领域的出口禁令升级,背后的国家博弈可见一斑。
同时,我国也在积极扶持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发展。4月下旬,科技部高新技术司正式发起成立国家超算互联网联合体,各地方政府(如上海)也在统筹算力基建。5月5日,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指出强调“要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浪潮”,对比与十四五规划中的表述,更加突出产业“智能化”。以上新闻资料来源:财联社、中国基金报等
面对市场波动,如何操作?
4月中证沪港深云计算产业指数下跌4.40%(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4/30),可能让一些投资者朋友感到不安,请大家不要太过担忧。
下跌背后,一方面是源自TMT板块内部分化,上游算力回调,另一方面,也有一季度业绩落地,资金获利离场的原因。因为中证沪港深云计算布局港股,也受到港股一些拖累,随着美联储加息阶段性见顶,未来这部分或存在补涨动力。
当前中证沪港深云计算指数估值仅有25.93倍,低于指数成立以来约72%的时间,回调以后估值水平更加“舒适”,投资性价比提升(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20/4/21-2023/4/30)
科技板块的投资,具备高波动的特质,一方面我们要保持耐心,减少情绪性操作,尤其在震荡期,最好减少追高的换手操作;另一方面,也建议大家做好账户的均衡,无论是云计算还是芯片,都属于行业主题投资,天然无法绕开行业风险带来的波动,做好资产类别、行业间的平衡,东边不亮西边亮,投资体验或许或更好。
汇添富基金过蓓蓓
最新观点:
汇添富过蓓蓓:中药乘风“中特估”,后续空间几何?
大家好,我是汇添富基金过蓓蓓。
经历了几日的回调,今天中药迎来较为强势的反弹。中药的投资逻辑愈发明晰:
一是中药是“医药里的中特估”,作为中国独有稀缺资产,中药板块中央国企权重占超达50%(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3.3.1),医药板块中央国企多集中于中药板块,而国企改革将持续改善中药板块整体盈利能力。
2021年开始,中药国企改革深化,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相继实施。中药板块2022年半年报开始逐渐出现基本面好转,今年一季报板块基本面更是超出市场预期。新一轮国企改革或行将开启,中药国企在股权激励、混改等系列治理改善举措之下,未来或迎持续超预期利润释放。
此外,国家鼓励政策进一步细化,有利于行业规范化、健康化高质量发展。2021年之后中药领域的支持性政策不再囿于上层设计,而是加快出台更易于执行、更能落到实处的细则,给中药企业带来了激励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近2年中药企业频频实施改革、激励措施,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望带动业绩向好发展。
二是疫后需求亦利好中药板块。在疫后需求提振下,中药企业今年一季度销售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趋势,感冒药、院内药等品类的销售均迎来恢复性增长;兼具医药、消费属性的中药板块在疫后修复驱动下,业绩有望持续保持高增。
三是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药不断提速。中医药政策中,创新以及新药的实质性利好从顶层设计到实施细则持续落地。2020年,药监局针对中医药传承创新意见提出具体实施意见,通过评审方式改革,支持中药新药、经典名方、院内制剂、重大疾病/临床短缺/儿童用中药的研发上市。2021年,国务院再度出台相关文件加快推进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改革。
创新政策支持下,近2年,中药创新药的审评审批明显提速,2021年一年获批的中药创新品种超越此前五年的总和。2022年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也有7款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单12月就有4款获批。
无论是在政策支持,还是在中药企业本身的传承创新,以及业绩兑现方面,中药都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和方向,中药板块依然是整个医药板块当中的重头戏。不过也想提醒感兴趣的投资者,行情震荡难免,在布局时可以考虑分批入场,可在回调时补仓,以避免追高。
汇添富基金赖中立
最新观点:
汇添富赖中立答疑:光伏持续震荡,现在还值得布局吗?
大家好我是汇添富赖中立,本周新能源板块连涨了2天,今日略有回调。本周,受到政策大力支持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碳酸锂价格现企稳反弹迹象等因素催化,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细分赛道表现较为突出,光伏板块略微低迷。
从基本面看,光伏国内外需求仍持续高景气,逆变器出口高增。国内方面,1-3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33.66GW,同比+150%;海外方面,1-3月中国光伏组件累计出口47.88GW,同比+15%;逆变器出口3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数据来源:wind, 2023.4.23
光伏产业一季报全部披露,指数成分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711亿元,同比增长39%,实现归母净利润合计406亿元,同比增长60%,分环节来看,电池、组件、逆变器环节净利润同比增速位居前列,均超过150%,硅料、光伏电站环节同比增速相对居后,总体来看光伏产业基本面保持强劲。
4月底光伏板块大幅反弹后5月初又迎来震荡回调,主要受到美国东南亚关税政策影响,但龙头组件企业均在东南亚有一定硅片产能并加速美国本土投产计划,受到关税风险影响相对较小。
站在当前位置,我认为需要对光储板块怀有积极一些的心态。良好的业绩将会是板块困境反转的时机。从长期来看,在整个产业链价格下移的过程中,随着量的增长以及各环节的产能错配,某些子行业会有阶段性的超额收益。我们判断超额收益将主要集中于新技术扩张环节、量增价稳的逆变器与储能环节、石英等导致产能释放的紧缺环节,本季度我们也继续维持上述环节的超配。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能解读持有人朋友的疑惑,如果还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与我沟通。我还是会抽空看一下大家的回复,下次再见!
信达澳亚基金邹运
最新观点:
双主线持续演绎,消费旺势有望延续
今年年初,我曾和大家分享过,未来在消费领域将重点关注两条主线,一是高净值人群的升级需求、二是大众人群的性价比需求。那么这两条主线当前演绎的状况如何呢?我们从近期一系列消费数据的表现或许可以一窥端倪。
首先,从出行数据来看,五一期间航空出行迎来“量价齐升”,国内海外票价均上涨,国内航班达2019年水平,国际航班持续恢复。从出行细分场景来看,用户平均出游半径增长显著,代表中高层次消费者需求的长线游、出境游都呈现出良好恢复态势。
今年一季度,白酒及大众消费业绩有所分化。而根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9%,深圳、成都等多地政府部门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进一步促进五一消费,叠加婚宴、家宴等迎来小高峰,宴席消费场景回补延续,白酒动销较节后3月改善明显,餐饮链的修复对啤酒、调味品、预制菜、速冻等大众品的需求也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其中代表高端需求的白酒呈现较强的业绩韧性,而代表大众人群需求的大众品也展现出相对明朗的复苏趋势。
整体来看,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退去,居民收入预期向好,储蓄意愿下降,投资和消费意愿也在回升的进程中。五一线下消费的回暖,有望提振市场复苏信心,新一轮消费复苏行情或将开启。
信达澳亚基金杨珂
最新观点:
如何看待国产医疗器械的国际竞争力?
医疗器械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方向之一,这行业出了在国内发展,提升我国医疗使用的国产替代率,也在海外开拓新市场。我们是如何看待医疗器械公司在海外的发展前景?其又具备什么国际竞争优势呢?
随着国内政策利导、鼓励创新,国产器械技术水平提升,品质逐步达到发达国家要求,且凭借毛利率优势(国内人工和制造费用较低)和费用优势(国内销售费用率较低),国产器械凭借性价比,出海水道渠成。目前国内医疗器械出海有一定见效,未来整体发展空间也更值得期待。当前出海比例从高到低分别为低值耗材设备IVD高值耗材,其中疫情三年加速出海渠道扩张,未来高端产品有望实现出海。
第一是低值耗材,这一类技术壁垒没有那么高,早期可能靠中国的一些制造业的优势在国际市场拿到一些份额,包括一些手套,口罩或者是注射器等等,低值耗材这一类可能过去在出海的逻辑里面份额是拿的比较高的。
第二是设备类的公司,他们的产品有两类客户,一类是海外大的医疗器械的贴牌业务,他们生产以后只赚取制造费用,大部分利润被贴牌的厂商拿走了,因为他们手里有市场。还有一类医疗器械公司,它有技术,早期可能靠贴牌来发家,但到后期可以建立自己的销售团队,海外的代理商团队打自己的品牌,这类公司的产品是比较有竞争力的,对于海外的客户来说是有性价比优势的。
第三是IVD领域,过去出海的IVD公司并不是特别多,但是疫情使一些IVD的公司靠卖新冠相关的检测试剂,把产品推到海外。但是他们还有一些非新冠的产品,可以借着出海把渠道打通,所以在这一两年也卖了一些非新冠的产品。当然同时他们要满足产品具有性价比优势,这是对他们技术和成本的一个考验,有些公司在这里面有很强的竞争力。
最后是高值耗材,高值耗材是过去出海逻辑讲的比较少的,核心原因是注册的壁垒是相对比较高,同样的产品可能在海外要做临床,要耗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拿到准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公司持续布局,也会有一定的效果体现出来。
信达澳亚基金李淑彦
最新观点:
从周期角度看AI行业发展
去年底AI行业经历了一个小波动,但那时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随后,在春节期间,这个话题开始发酵,我们也开始关注这个行业。
在过去的5年里,中国在新能源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包括汽车领域。同时,美国一直在研究AI技术,顶尖的科研资源投入到这个领域。尽管走了一些弯路,但在2021年终于取得了突破。GPT技术在2021年证明了其优越性,从而在2022年开始崛起。时间来到2023年,AI领域在消费端取得了重大突破,引起了广泛关注。整个产业的发展都超出了美国和中国的预期,这不仅是一个小的变化,而是一个大的产业拐点。
英伟达的CEO称之为“AI的iPhone时刻”,的确如此。过去的AI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例如在图像识别领域表现尚可,但在其他领域,如语义识别等方面,表现较差,更复杂的任务也无法完成。然而,目前这个方向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对整个产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方向。因此,我们对这个产业非常看好。
从配置的角度来看,今年从国家层面来说,数字经济是重要方向,符合当前产业趋势,所以国家会大力投入资源发展这个方向。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大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既符合产业逻辑,也符合政策导向。AI行业刚经历了两轮炒作。一般来说,这种行情需要经历5到7轮。最终,各个环节将开始兑现业绩。我们也会持续关注,力求挖掘高性价比投资机会。
信达澳亚基金李博
最新观点:
AI技术变革,利于新能源车发展吗?
随着ChatGPT的推出,今年的AI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跃。市场上大家都在想象这一技术变革,最先改变或影响的是哪一行业?我们也在思考,AI的技术变革,能否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更进一步?
在人们驾驶新能源车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软件或语音交互,比如现在很多的ChatGPT可以用在智能座舱的交互当中。如果消费者在跟汽车的交互中,语音交互体用体验大幅提升的话,那整体新能源车的使用体验也随之大幅提升。我们中国的车企在这一方面应用的比较好,甚至优于部分海外车企龙头。
另外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一技术发展过程出现非常多负面的小概率事件,导致人们觉得让汽车自动驾驶会很危险,人们会担心碰到没有训练过的场景,以致于有车祸的风险。但AI的发展就能把很多没见过的场景,通过机器训练变成一种可以处理的场景,这会大大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发展速度。以往如果一辆车要配置自动驾驶功能,其成本会非常高,但目前中国车企在经过这两三年的快速发展,其自动驾驶的技术也在快速迭代,需要的硬件成本是一降再降,往后随着技术的再发展,其成本可以再降低,并且应用场景也不局限在高速公路,有望能实现在城区复杂路况进行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的使用率一旦上升,带来的好处就是车企商业模式更进一层。比如当前商业模式比较成熟的特斯拉,其有自动驾驶收费功能,随着其自动驾驶体验提升,那愿意为此买单的消费者也就更多,车企可能就会变成一个软件公司。目前中国的新能源车企也是在走这条道路,所以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车企可能会通过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变现,这也有利于整体新能源车行业的估值进一步提升。
新能源车和AI技术都是这个时代的新产物,两者的技术结合和应用场景覆盖,有利于推动整体发展的在进步。目前新能源车板块整体估值较低,部分标的目前看来已经相对“便宜”了,在磨底和低迷期,定投或分批布局,或许有助我们积攒更多便宜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