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基金观点|万家黄兴亮:为什么说芯片供应链正高速成长?

发布时间:2023-05-11 21:03:58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5376

广发基金夏浩洋



最新观点:


广发基金夏浩洋:“中特估”加持大金融火爆行情,后续机会如何看?


近期,受益于中特估主题持续发酵,加之市场出现风格再平衡的配置需求,金融地产板块表现相对强势,银行、券商、保险和房地产更是轮着涨,跑出了一波小行情,分板块而言:银行方面,受益于经济数据超预期、公募持仓低、上市银行业绩优于预期,4月中旬以来拉升了三波,我们预计中特估概念和风格再平衡或将引导资金流入一部分到银行板块,更多信息仍需后续观察。


券商方面,受益于投资改善,一季度利润同环比都大增,后续看财富管理和两融业务带来增量,目前估值相对较低,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


保险方面,负债端,受益于疫后需求释放、渠道对中收诉求加强等因素,一季度寿险新业务价值NBV超预期;资产端,市场复苏,投资较去年有明显改善;目前保险估值仍然相对较低,或有一些提升空间。地产方面,棚改小作文大概率会被证伪,板块近期可能仍靠概念驱动,基本面并没有太大改善,预计今年可能受益于一些限购放松政策。


广发基金罗国庆



最新观点:


广发基金罗国庆:好消息!新能源汽车下乡,利好政策又出手?


电池板块温和修复,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5月10日收涨2.90%。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回暖,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


根据乘联会预测,4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有望达到 60 万辆,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 114%,保持高增速。随着各地区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措施的逐步落地,叠加行业价格战趋势减弱,新能源汽车需求已初步回暖。


汇添富基金董瑾



最新观点:


汇添富基金董瑾:三大因素力挺,电池行业有望维持较高增长动能


今日,以电池、新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板块继续反弹。整体而言,电池除应用于新能车动力电池外,储能电池增长迅速。今年光储条线有望维持高景气,储能在锂电和光伏产业链双降本条件下经济性逐步提升,有望放量。


电池一季报业绩高增,代表龙头业绩超预期


4月底,主要电池企业一季报披露完毕。中证电池主题指数成分股中,电池、逆变器、户储等权重个股业绩维持高增,代表性龙头业绩超预期,成分股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值超过90%。(截至2023年4月27日)


汽车消费复苏,动力电池需求有望回暖


动力电池方面,近期产业链需求和价格有企稳回升的态势,上海车展新能源新车型和电池技术的发布也有望带动需求的回暖。根据乘联会预测,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4.6万辆,同比22.6%,环比24.3%,渗透率34.3%,恢复速度略快于总体市场。后续随着汽车消费复苏,新能源车景气度有望逐步回升。


电站和大储有望放量,储能电池或迎经济性拐点


光储方面,硅料延续降价,国内外装机需求持续高景气,逆变器出口高增。国内方面,1-3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33.66GW,同比+150%,其中3月中国光伏新增装机13.29GW,同比+466%。海外方面,1-3月中国光伏组件累计出口47.88GW,同比+15%;逆变器出口31.1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随着锂电和光伏双降本,今年集中式电站和大储有望放量,储能电池也有望迎来经济性拐点。


电池板块预计整体仍将维持较高的增长动能。当前市场悲观预期已经释放得较为充分,估值调整至历史相对低位,交易拥挤度大幅回落,板块具备较强的配置价值。


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3.5.11


万家基金黄兴亮



最新观点:


为什么说芯片供应链正高速成长?


这几年,国内的供应链遇到很好的发展机会,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对华限售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因为下游需求的增长。


例如,新能源车爆发式增长,“汽车缺芯”成为市场热词。原来整车企业使用的芯片多数是海外的,缺芯状况之下,很多国内供应商能够切入到原来非常难进入的下游汽车厂商的供应链中。


今年,新能源车的销量依然很不错,数据显示,4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0.7万辆,同比增长115.6%;零售52.7万辆,同比增长85.6%。新能源车对芯片的使用量非常大,未来如果普及智能驾驶,对芯片的需求还将上升了一个新维度。在高需求之下,国内很多的供应商得以嵌入到一些原来非常难进入的下游汽车厂商和供应链里面去。


对于国内芯片产业来讲,汽车芯片只是一个缩影。随着汽车、人工智能及万物互联下智能终端的快速增长,国内企业有了更多切入供应链的机会,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就是本土供应链的成长。


过去,国内很多产品可以做,但是可能不够好用,这是为什么呢?从不好用到好用,需要有机会去改善产品的质量,需要下游客户给它们试错和改进的机会。芯片跟其他装备一样,都是用户用出来的,迭代就会完善。


因此,随着国内的芯片企业切入供应链,下游的厂商愿意使用本土供应链的产品,它们就有机会去进行商业拓展,就可以迭代产品、不断进步。


总的来说,这两年整个行业的环境变得非常有利,中国芯片突破的时间,也有望大大缩短。


芯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大势所趋,当前时点来看,该行业总体上已走过了早期阶段,中低端国产替代趋于完成,因此,我们重点关注中高端技术有突破的公司,认为它们更有希望迎来业绩和市值的二次飞跃。


博时基金肖瑞瑾



最新观点:


AI板块分化属合理,关注国内人工智能下游应用创新


今年以来,GPT-4引爆人工智能板块,AI行情可谓一枝独秀,市场热情高涨。如何看待4月不少AI概念股回调?博时基金权益投资四部投资总监助理兼基金经理肖瑞瑾认为,主要原因在于2-3月市场短期上涨幅度较大,同时欠缺基本面兑现和业绩支撑。


“4月份是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期,没有业绩支撑的相关概念板块下跌在所难免。但结合行业实际推进速度看,预计二季度开始,国内下游人工智能应用将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短期市场回调将暂时告一段落。”


AI板块结构性回调 分化属合理


“4月以来市场的回调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通信两个一级行业,与此相反,下游应用占主导的传媒一级行业悄然走强。这表明4月以来市场对人工智能板块的投资逻辑发生了转变,投资重心从人工智能模型为代表的计算机、算力为代表的通信行业,逐步转移到AI应用为代表的传媒行业,包括游戏、出版、影视剧等AI赋能的下游行业呈现了较大幅度上涨。”


肖瑞瑾认为,以上说明近期回调是结构性的,不表明AI板块出现了系统性风险,市场有其内在运行逻辑,短期业绩难以兑现的计算机和通信行业下跌符合市场逻辑,同时业绩稳健增长的下游应用领域得到更多投资者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AI板块内部发生分化的现象,传媒、游戏势如破竹而芯片等细分赛道有所回调,肖瑞瑾认为,结合一季报等基本面因素,板块内部的这种分化趋势是合理的,并且有三个逻辑支撑。


首先,包括芯片在内的上游算力和大模型由于一季度普遍业绩较为平淡,市场逻辑充分演绎,因此在一季报业绩期欠缺催化剂。


其次,随着大模型技术成熟,国内下游应用市场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下游应用市场规模空间更为广阔。


最后,随着下游应用的逐步成熟和扩张,使用人数不断增加,算力不足的瓶颈和模型能力又将成为市场关注点,市场逻辑将会重新转回到上游芯片算力和大模型环节。


当前是较好配置时点,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下游行业的应用创新


从当前位置来看,相关龙头公司估值在经历一定幅度扩张后,整体呈现了较大的分化。前期市场逻辑充分演绎的算力、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龙头公司估值仍处于偏高位置,需要业绩的兑现来支撑估值。


同时,人工智能将显著驱动下游应用场景创新和新商业模式,国内企业近期密集发布了人工智能大模型,随着监管层明确适用的行业监管规则后,将看到国内下游应用的快速扩张,并转化为实在的收入和利润,对下游应用行业构成显著支撑,也对前期估值大幅扩张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力行业构成基本面支撑。肖瑞瑾认为,当前是较好的配置时点,重点关注国内人工智能下游行业的应用创新。


从过往互联网行情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到,目前AI行情先于基本面演绎。那么,作为专业投资人如何选股?“需要具备宽阔的投资视野、开放的投资心态和专业的跟踪能力,才能充分把握市场投资机会并识别其中的龙头企业。”


首先,投资需要拥有广阔的视野。在投资视野层面,需要统筹电子信息、通信硬件以及计算机软件、下游应用等综合性的投资能力,理解行业内部的产业发展逻辑和资本市场演绎路径。


二是需要具备开放的投资心态。短期估值领先于基本面的阶段,市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无效定价,但短期适度的泡沫有助于行业获取充分的社会资源,以实现补偿式的快速发展,因此开放的投资心态有助于适配人工智能行业早期的投资模式。


三是需要快速建立专业的跟踪能力。积极努力向产业一线靠拢,在调查研究中深入技术底层和行业前沿,理解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趋势,并从中识别出真正能跑出来的公司。


A股与港股AI走势显差异


面对A股的AI行情如火如荼,港股的人工智能相关标的更丰富,估值也更低,为何港股的AI板块有如未能走出和A股相似的演绎?


肖瑞瑾表示,港股和A股走势差异性在于投资者结构和市场机制的不同。


首先,港股市场以境外投资者为主,相比投资中国AI企业,投资者有更好的选择,例如投资于美股市场的核心公司;A股市场以本土个人投资者为主,难以直接投资海外市场,同时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强项在于下游应用,因此A股投资者更为关注下游。


其次,海外投资者相比国内个人投资者而言,更加关注基本面和业绩的兑现,在兑现前通常不会如A股充分演绎逻辑,同时港股市场的多空机制更加完善,也限制了港股市场的无序炒作,因此港股市场整体较为理性。


因此,“港股市场难以出现A股类似的演绎,主要原因是由于港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同、市场机制不同。”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