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基金观点|中邮国晓雯:算力需求爆发,相关机会如何把握?

发布时间:2023-04-21 21:04:25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3325

万家基金黄兴亮



最新观点:


说起投资,是看长期还是看短期?


市场波动如影随形,但正如巴菲特所说的:短期市场交易博弈的因素非常多,是一个“投票机”,但长时间来看市场是一个“称重机”。


买和卖,在某种意义上讲,它都对应着一个短期交易。在越短时间里的交易,整个市场就越接近零和。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很少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变。所以在股市中,可能有95%以上的波动是纯粹交易性的因素。


成长风格的基金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较大的波动。当市场短期风格与持仓结构不够匹配时,就会发生较大程度上的偏离。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到来,也有望出现一批世界级体量的中国公司。相对而言,我们更愿意去从长期的角度,在企业的成长和变化当中去寻找一个抓手。


比如说,希望找到一个相对来讲比较不错的企业,给它足够长的时间,比如三五年,它应该是大概率比今天更好。如果以后他还在增长,那蛋糕就变大了,我们能赚到蛋糕变大的钱。所以我们希望在这种企业的成长和变化中,去寻找价值的增量。


当然,如果长期的判断错了,我们就会卖出。如果有出现新的机会,比现在持有的公司还要好,也会做一个替换。


总之,我们对于企业经营的判断,还是要注重企业的本身,而不是市场的一些波动。在此基础上,从长期视角来构建组合,不太会去参与短期的市场热点,也不会刻意去做择时,而是长期、耐心地陪伴优秀公司一起成长。努力争取在一个相对长期的时间里,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复合增长率。


这个数据显示,计算机软件的一季度业绩可期!


做投资,业绩始终是要关注的一个重点。


最近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出,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一季度业绩挺有看点!


据工信部网站披露,1-2月份,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平稳向好,软件收入平稳增长,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其中,软件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1-2月份收入14461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总额增长加快,1-2月份利润总额1769亿元,同比增长12.2%,较上年同期增速-7.6%大幅回正。


由于计算机软件行业1-2月份的整体表现不错,那么一季度的业绩也就很值得期待了。


大家知道,过去几年,计算机软件行业受到疫情、产品技术周期的影响,业绩承压。例如,疫情期间,很多线下环节没办法进行,比如商务谈判、竞标、交付等,直接影响到了项目的进展。此外,企业、地方政府的IT资本开支也受到影响。


但从数据来看,计算机软件行业的业绩还是展现出了韧性。


据万和证券统计,截至4月4日,申万计算机345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55家披露2022年年报,在45家实现盈利的公司中,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剩余未披露年报的290家公司中,有81家披露业绩快报,在53家实现盈利的公司中,约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总的来说,就短期而言,计算机软件行业有望迎来疫后的下游需求恢复,并体现到业绩之中,相关上市公司的财报值得期待。此外,行业二季度环比改善机会也存在,有望进一步支撑估值。


中邮基金国晓雯



最新观点:


【经理说】算力需求爆发,相关机会如何把握?


TMT投资主线将会如何持续演绎?


今年以来,市场上最大的惊喜当然还是来自于人工智能,GPT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引爆C端,让我们感受到科技的无穷力量的同时,也带来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站在当下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的起点,层出不穷的技术和产品对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不仅给予企业在AI芯片、服务器领域弯道超车的机会,而且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的智能业态、算力产业持续发展。


4月19日,上海引发了《上海市推进算力资源统一调度指导意见》,规划将在今年年底依托本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统一接入调度更多算力基础设施,持续通过高效率的算力统一调度,进而推动算力供需平衡、带动产业长足发展。在接踵而至的战略政策支持、产业技术利好推动下,我们认为此轮人工智能新产品引发的科技产业链变革并不会就此平息,相反,这一技术奇点的出现,帮助确立了较长一段时间科技创新的核心方向。同时,我们紧密跟踪的半导体IC设计、算力芯片、AI服务器、消费电子等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带动下,有望成为TMT赛道在年内基本面化的重要板块,这也是我在管理$中邮科技创新精选混合C(OTCFUND|008981)$是所研究跟踪的重点。


新一轮科创周期来临,宏观经济环境研判如何?


再来和大家谈谈我们对今年市场整体的看法。根据高频宏观和产业数据,经济修复动能较为平稳,整体复苏大势不改,政策整体也保持相对中性,我们认为复苏是中期的重要投资主线。再加上全年5%的GDP增速目标已定,我们预计年内市场有底,对于主要大盘指数有实现正收益的预期。


二季度,美联储加息步入尾声的信号渐渐明朗,倘若这一加息周期彻底结束,则是对全球风险资产压制的释放,这对海内外权益市场都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了。综合来看,今年实体经济或会持续内需较强、外需偏弱的局面,而明年有望迎来中美复苏周期共振,A股市场整体风险偏好的抬升,再加上科创板大部分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深度调整,泡沫已基本消失,所以中邮科技创新精选所聚焦的科技成长股或在近年迎来强势增长机遇。


中邮科技创新打算如何把握科技浪潮带来的机会?


我们对于中邮科技创新精选的目标定位为“科技浪潮下的全能型选手”,力争多方面把握住本轮科技浪潮和国家意志所带来的科技成长方向的系统型机会,围绕宏观经济复苏、国产替代和产品创新,我们会持续跟踪、深度挖掘半导体、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行业中,兼备高成长性和安全边际的低估值标的。


围绕科技成长主题,我们将依据一季报对全年行业和个股趋势做更为详细的跟踪和判断,中邮科技创新精选将持续聚焦:


(1)经济复苏主线:顺周期的半导体、芯片等标的为主,跟踪行业从库存周期拐点过渡到需求创新增量阶段产生的行情;


(2)国家安全与国产替代主线:全球科技竞争格局重塑,维护我国能源资源、信息安全、国防、高端制造等领域安全的内外循环产业链;


(3)创新和产业升级主线:新技术、新产品引发行业“鲶鱼效应”,助推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


对以上科技成长板块的投资感兴趣的朋友们,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同我们留言互动,也感谢大家对中邮科技创新精选的关注与支持。


信达澳亚基金李淑彦



最新观点:


如何看待今年市场投资机会?


2023年以来,从外部环境看,国外经历硅谷银行及瑞信银行风波后,外部压力风险得到释放,利率环境边际好转,流动性环境将会有所改善;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整体表现弱复苏,流动性保持适当充裕。


基于当前背景之下,我们认为,市场上依然存在许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展望未来,本基金管理人将重点布局消费周期板块里供需格局较好且Alpha较强的细分领域,同时,也将持续关注成长股里数字经济的个股投资机会,以及光储、新能源的阶段性机会,争取为基金持有人持续创造价值。


综合下来,我们觉得对今年的环境还是比较乐观的。但市场还是会存在一定波动,基金定投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弱化短期的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同时也降低择时难度。


信达澳亚基金杨珂



最新观点:


维持乐观,也需对经济的期待保持理性和克制


回顾今年一季度,医药板块经历了比较大的波动,我们依然将研究工作的重心放在公司基本面上,重点关注疫后复苏的标的:


1月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叠加春节因素,医院门诊恢复有限;


2月和3月开始门诊量及手术量逐步恢复。


如果今年不出现大规模二次疫情,很多公司大概率将出现业绩稳步增长的态势。疫情受益的公司除外,去年四季度因为疫情的放开,出现了大家疯抢感冒发烧药的场景,许多人家里囤积了大量库存,这将导致相关公司业绩持续低迷,直到药品被消耗殆尽或者等待过期。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期各方面数据跟踪和草根调研来看,经济依然处于缓慢复苏的态势,并未如股价般表现得波澜壮阔。我们对于经济的期待需要保持理性和克制,就像不能希冀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在顷刻间就能容光焕发一样,毕竟 3 年疫情对各行各业的负面影响都是持续而深远的。


回想今年一季度,当时诸多的不利因素充斥着市场:国际问题、俄乌冲突、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疫情趋于严重。尽管目前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未来也会出现新的问题,但对比去年,我们对未来的基本面情况是相对乐观的。


我即将进入管理基金的第四年,第一次接管产品的时候,我的在管规模还比较少,我并未能料想到后续管理规模会如此迅速的增加,真诚地感谢各位持有人的信任和支持!诚然,规模会对投资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不断精进投资能力。此刻,作为管理人,我依然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秉持着一份勤勉谨慎的心,我们依然遵循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甄选个股,希望为投资人获得稳健的中长期回报,能够不负所托。


信达澳亚基金邹运



最新观点:


内需将成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抓手


今年一季度,市场表现分化严重。1月份消费等顺周期行业表现较好,2-3月随着全球AI产业链各种事件的催化,市场整体朝着人工智能产业方向演绎,其间“中特估”行情也有所表现。


回顾今年一季度,我们还是沿着找寻优质公司的思路去布局。近期调研下来,对经济复苏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我们之前对经济复苏初期的判断是K型复苏,即高净值人群受损有限、而大众人群受损严重,因此关注方向很多集中在高净值人群的升级方向,但我们也看到很多大众品类在疫情前和疫情后的需求都有着较强的韧性,其中隐含的解释可能是大众购买能力虽然受损,但对品质的要求并没有降低,因此质优价廉的“平替”产品、 低加价倍率的产品升级在整体大环境疲软的背景下呈现出较强的活力,因此未来在消费领域的配置思路会沿着上下两条线进行配置(高净值人群的升级需求、大众人群的性价比需求)。除此之外,我们也开始去观察这轮电子-半导体下行周期末端,哪些细分行业开始逐渐出清,格 局开始改善,为下一个周期进行储备。


展望2023年,我们依然认为内需将成为今年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抓手。今年我们的关注重点依然放在内需为主的行业和公司上。站在当前来看,一批优质商业模式的公司都呈现出极好的性价比,我们也将继续深入研究好的商业模式和优秀的公司。长期坚守独立的投资理念而不随波逐流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努力为投资者实现穿越周期的稳健回报。


信达澳亚基金曾国富



最新观点:


一季报密集披露,分流效应或加强


各位投资者朋友,大家好,上一期观点我给大家聊了一下我对光伏的看法,本期我想继续给大家讲讲我对军工、ChatGPT等方向的看法。


坦率讲,在初期我们对ChatGPT的认识是有一些不足的,在深入了解后,我们认识到这确实是AI方面阶段性的突破,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当前国内来看,还未有对等水平的产品,当前市场有一定主题炒作,因此我们在选择相关标的时,仅会购买确定性更强,且能研究懂的公司,对于估值没有锚,未来确定性不强的标的,难以将其购入。


从军工半导体来看,今年由于机构的售卖造成部分下跌,但从最近来看,我们观察到相关公司的部分股东数量在逐渐上升,抛压也基本得到缓解,公司相关的基本面也非常看好,相关公司我们认为值得投资。


整体而言,对2023年市场持以谨慎乐观的态度。两会之后,市场的强预期已逐渐减温,今年的经济更偏向于弱复苏的格局。可以乐观,但不能过于乐观。我仍看好光伏的板块,并中长期看好整个先进智造板块,依旧会在AI、信创、医药等板块去寻找我能够把握的机会。


此外,短期来看,一季报密集披露期临近,各行业或均有业绩超预期的公司,机会呈现分散的状态,或会分流此前热度较高的TMT板块资金,也值得各位保持关注。本周是一季报业绩预告披露高峰时,超预期的公司对TMT板块资金形成一定分流,随着后续一季报密集披露,分流效应或进一步加强。


信达澳亚基金是星涛



最新观点:


复苏仍是全年关键词


近期以来的一段时间,市场走势震荡反复,也让一些年初看好A股市场机会的投资者朋友有一些疑惑,今天,我也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的看法。


我还是依然维持我的看法,对于今年整个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大体上判断,会遵循从大的熊向牛过渡的阶段,虽然从年初到现在,指数有一定的涨幅,但是目前仍处于高性价区间,系统性风险压力从估值层面看并不大。


此外,今年市场最热门的是中特估、新基建、数字中国等。但全年来看,复苏还是非常关键的词,复苏比率可能是更加值得关注的。在指标上,今年我们会关注很多微观数据,建议可以跟踪社融数据中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去年疫情,我们看到居民的储蓄率上升,大家基本上是在提前还贷,增加储蓄,这是对未来环境确定性减弱、增加储蓄防御心态所产生的行为,这对经济是偏收缩的效应,对于增长和扩张是不利的。


今年一月份,这一趋势也还是延续,二月份开始有所改观,但是居民的中期贷款没有很好的表现,三四月份可能会有明确的拐点,居民的经济信心会恢复,货币会呈现宽松态势,过去货币向信用的转换是相对比较弱的,这和地产保交楼为主的状态有密切关系,今年货币向信用的转换,在指标上或将会体现居民中长期贷款从见底到回升的过程。


从股债性价比来看,权益风险补偿模型本身是定义股票和债券性价比的优劣,现在股票呈现高性价比,随着经济复苏,各行各业盈利情况会有望大幅改善,估值向下消化,股票会有望更加具有吸引力。


信达澳亚基金李博



最新观点:


稳住耐心,加大对新能源车下游的关注


在去年底,我们曾预计2022年底至2023年行业进入价格战,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天花板随之打开,同时传统燃油车的经营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今年一季度,汽车行业总体的销量大幅下滑,下行幅度超过我们预期,全国范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传统燃油车的下行超过行业,根据中汽协数据,新能源车的销量同比虽然维持增长,电动化渗透率达到了30%左右,但环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下降。全国范围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并没有出台,连续的降价也使消费者产生了明显的观望情绪,全行业的消费周期后移。锂电行业的排产环比大幅下降,也使得电池产业链价格超预期下行,库存堆积。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去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虽然目前行业的需求疲软,但从车企经营情况和 4S 店盈利情况看,传统燃油车目前遇到的困境更大,同时降价幅度已经接近车企与渠道承受的极限。而锂电产业链价格快速下行,将使新能源车在价格战过程中逐步占据优势。因此我们在一季度降低了上游资源的仓位,增加了下游新能源整车标的的配置。同时预计车价整体企稳后,观望的购车需求将回补。看好二季度电动车订单回暖,上游锂资源价格见底,以及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降价和新产品发布带来两年的增长周期。考虑到今年购车性价比跳升,对于车市全年的需求我们仍然保持乐观,4 月中旬的上海车展,国内新能源新车集中发布,也可能是上半年车市启动的催化剂。黎明前的黑暗,更需要耐心。


汇添富基金过蓓蓓



最新观点:


汇添富过蓓蓓:中药步入震荡期?还要继续持有吗?


今年的医药板块虽然整体涨幅不错,但内部的细分领域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分化。一季度中药板块涨势较好,创新药板块相对比较弱势。但是这种情况在4月初又有了新变化,前期涨幅较高的中药板块目前处于估值消化、风险消化时间,整体走势比较震荡。而受益于AI+医疗概念,创新药等相关板块近期却取得了不错的涨幅。


数据来源:Wind


很多朋友想了解中药板块未来还有投资机会吗?现在还能继续持有吗?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当下投资中药要注意哪些方面。


中药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历史传承,投资逻辑仍然坚实


首先,我们认为,从多方面验证下来,无论是在政策支持,还是在中药企业本身的传承创新,以及业绩兑现方面,中药都是比较好的投资标的和方向,中药板块依然是整个医药板块当中的重头戏。


我们认为,支撑中药行业的投资逻辑没有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利好频出,国家对中药审批倾斜力度较大。2021年有12个中药创新的品种获批,超越此前五年的获批总和。2022年哪怕受防控的影响,还是有7款中药创新药获批上市,其中仅12月份就有4款获批。


二、国企改革激发活力。国内医药行业的中药板块具有明显中国特色,在国际上也无法找到对标市场。证监会提出“中国特色估值体系”,引入“中特估”后有望引领中药行业的估值走向更加合理的水平,中药相关企业的提质增效经营活力或将重新释放。


三、业绩改善明显。进入业绩密集披露期,医药板块作为业绩持续的行业,关注度有望提升。中药上市公司相继发布2023Q1经营数据,验证中药行业业绩改善。(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4.16)


四、中药创新步履不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药产业也在积极拥抱时代变化,进行创新发展,中药的传承与创新是未来非常鲜明的发展方向。随着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产业链有更加科学的管理和指引,中药创新药有望迎来一轮新的发展周期。


对医药整体乐观,投资可以“中西药结合”


在之前的分享中就和大家多次提到,布局中药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关注西药的相关机会。首先,中药和西药或具备中长期上涨逻辑,做两手准备,相对来说比持有单一赛道的持有体验会更好。其次,在医药板块的细分领域中,中药和西药的相关性不到0.5%,即便出现像今年这种中西药跷跷板高低切换的情况,也能保持较好的风险收益水平。


在当前时点,如果你的医药仓位还有空间或者没有医药持仓的投资者,可以通过“中西药结合”的策略,同时分别定投中药指数和生物科技指数的方式把仓位逐渐补充起来。定期把涨得多的部分切换到另一个产品上,用这种比较规则化的投资方式,来捕捉医药的反弹机会。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