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

首席财经|中伟新材IPO:疫情导致业绩放缓或下滑 应收账款增长较快

发布时间:2020-09-10 17:33:21 来源:首席财经 阅读数:112125

9月4日,首席财经获悉,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伟新材”)创业板IPO获深交所受理,华泰联合证券担任保荐机构。

1.png

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加工及销售,主要产 品包括三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分别用于生产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 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正极材料进一步加工制造成锂电池,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 车、储能及消费电子等领域。

 

2.png

2.2.png


财务数据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1-3月营收分别为18.62亿元、30.68亿元、53.11亿元、15.69亿元;同期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0.18亿元、0.63亿元、1.80亿元、0.63亿元。

 

4.png

中伟新材称本次拟募资16.87亿元用于高性能动力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 材料前驱体西部基地项目、补充营运资金项目。

 

 

5.png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中伟集团,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34,400 万股,占发行人本次发行上市前股份比例为 67.10%。

公司实际控制人邓伟明和吴小歌夫妇:通过中伟集团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34,400.00 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为 67.10%;通过弘新成达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1,218.00 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为 2.38%。邓伟明通过恒盛励能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21.06 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为 0.04%;同时,邓伟明直接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 2,091.10 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为 4.08%。邓伟明和吴小歌直接和间接共同控制公司股份数量为 37,709.10 万股,占公司股份比例为 73.55%。

 

 

中伟新材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风险:

 

(一)下游客户相对集中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60.01%、 71.41%、81.34%和 90.84%,占比较高且持续提升,主要是因为公司客户多为锂 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龙头企业,下游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公司客户相对集中。未来,如果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者主要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出现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未能及时培育新的客户,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二)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三元前驱体作为动力电池三元正 极材料的关键原材料,吸引大量新企业的加入,同时,现有三元前驱体企业纷纷 扩充产能,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生产企业开始逐步分化,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成本、品牌等方面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将会对公 司的市场份额、毛利率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三)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三元前驱体及四氧化三钴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硫酸镍、硫酸钴、硫酸 锰(铝)、氯化钴等。受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市场供需变化的影响,原材料价格可 能发生较大变动,从而导致公司采购价格出现一定波动。公司与主要客户未就原 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约定价格调整机制。如果发生采购价格大幅波动,公司未能 严格以销定采,锁定价格波动风险,或者主要原材料供应短缺等情形,公司又 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将会对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四)新冠疫情导致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新冠疫情在全球各地陆续扩散以来,各国相继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使得部 分区域交通受阻、人员返岗受限,行业产业链出现原材料运输及产品交付延期、 主要经营企业复工率较低、下游订单减少或者推迟的情形,下游终端客户新产品 发布可能放缓或延后,对行业以及公司的持续增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2020 年 1-6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下滑 42.85%,动力电池装机量下滑 42%,同 行业可比公司经营业绩出现波动。同时,在新冠疫情全球爆发、疫苗尚未投入市 场的背景下,公司产品最终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以及储能需求可能出 现下滑;未来,若新冠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下游终端应用市场需求未能快速复苏,公司存在业务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风险。

(五)综合毛利率下降风险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行业快速发展,下游市场需求持续旺盛,行业竞争企业 纷纷投入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发与生产,行业产能持续扩张,市场竞争加剧。未 来,如果发生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调整、正极材料前驱体行业竞争无序、原材料 价格的不利变化或者公司未能保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等各种不利情形,则公司毛 利率存在大幅下降的风险。

(六)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23,440.90 万元、46,062.59 万 元、81,069.10 万元和 81,275.52 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11.55%、11.28%、 13.15%和 12.93%,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12.59%、15.01%、15.26%和 51.82%,应收账款金额较大且增长较快,主要由于公司业务规模高速增长等因素 所致。如若公司主要应收账款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导致回款情况不佳甚 至发生坏账的风险,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郑重声明:首席财经网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行情分析